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省直快讯

湖北通城:党建+文化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1日16:5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实习记者 陈晨 通讯员 建平 春红 程隽)重走红色之路,传承红色基因。日前,走进湖北省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红色气息,慕名而来瞻仰烈士纪念碑、向烈士敬献花圈的人络绎不绝。

近年来,通城县因村制宜,以“党建+文化”为引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促进了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图片3.png.png

点燃文化引擎    激活自治活力

“平时在学校也会学书法,但是不经常练,今天谢谢叔叔阿姨教我书法,书法对我以后写字也有很大的帮助。”麦市镇麦市村学生卢蕴哲开心地说道。

20日上午8时许,笔者来到麦市村党群服务中心——学生的“第二课堂”,只见“红马甲”志愿者们正在给孩子们讲写字绘画的坐姿、执笔手势,手把手地教书写,孩子们在练习纸上一笔一划临摹。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跃然纸上。

今年来,麦市村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志愿者接单”运行模式,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内容、有课程、有师资“五有”标准建设党建引领乡村文化实践点。

“就是想借这样的机会让乡村的孩子多接触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华文化传统不能丢了。”党员志愿者王奇向记者介绍。

据悉,该村组建了98人的志愿者队伍,每周都会到实践点服务,现已开展公益课程6期,参与150余人次,并计划增设手工厨艺、种养殖技术等课程,覆盖到更广的人群。该村还建立积分制确保活动延续下去。

文化引擎被点燃了,“志愿有我、服务大家”的文明乡风浸润着这个朴实的村庄,逐步向全县各村扩散。

图片4.png.png

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治理格局

“我特意带孙子到秋收暴动纪念馆等红色打卡地走一遍,为的是让他铭记自己出生在这片红色沃土上,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好红色精神。”祖祖辈辈生活在荻田村的汪老先生说。

近年来,塘湖党委政府探索红色村庄发展模式,以黄袍山红色资源为依托,以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为抓手,以荻田村为核心组建联合党委,将周边村庄红色资源串成一线,打造闻名湘鄂赣三省的“红色小镇”。

在联合党委带动下,新建“红色讲堂”和文化长廊,推出“五个一”精品旅游线路,带动当地发展农家乐、民宿店、特产店80余家,村民人均增收1.4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1万余元,打造出一条“红色旅游+特色农业”的发展链条。

“作为革命后代,大家都感到很自豪,发誓一定会把红色精神代代传,建设和美山村”荻田村党支部书记李顺来表示。

近年来,荻田村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旅游名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森林乡村”,并被纳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2021年累计接待党政机关、社会团体600余个,游客16万余人次,红色名片不仅越擦越响亮,还激活了旅游经济,村民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显著提升。

图片5.png.png

弘扬古瑶文化  书写致富篇章

“左拍拍,右拍拍……”每当放学或放假,在通城县内冲瑶族村遥望千年广场,总能看到一群头裹靛青布巾、身穿色彩斑斓的瑶族盛装的青少年,在悠扬声高亢的音乐声中跳着《瑶乡拍打舞》。

“古瑶文化的精髓,就是勤劳、自强、互助、友爱,我们作为他们的后代,誓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建设好美丽山村”支部书记胡金文介绍说。

近年来,内冲瑶族村集约资源,科学定位,以“瑶望千年,药韵楚天”为主题,以“一轴两环三片”布局,发掘内冲古瑶文化底蕴,促进文化提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中华古瑶第一村”,建设具有浓厚文化和人文精髓的传统村落。

在古瑶文化的熏陶下,全村不等不靠,2016年在全县率先实现脱贫出列。

年轻党员胡有志带头致富,返乡创办瑶乡人家、瑶媳妇酒店,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脱贫户投入到餐饮住宿农家乐、土特产销售、民俗表演等旅游业态中,年营业额达到50余万元。本村年青村民胡宜强在其带动下返乡创业,专业发展畜禽养殖业,2021年养殖黑山羊60只、“两头乌”肉猪63头、鸡鸭近200只,年销售畜禽收入近6万元。

依托“中华古瑶第一村”旅游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该村与隽达旅游公司达成相关协议,实现村级固定资产出租、景区门票分红、承接外包业务等多方面创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20万元。


【责任编辑:叶辉】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