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江夏 勇闯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8日11:25 来源: 湖北日报

这里,有通江达海的大江大湖。

这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郡。

这里,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10.23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

在生生不息的接续传承中,武汉市江夏区正历练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构筑气势恢宏的更大格局。

做大碳交易的“蓄水池”,催生更多“绿色溢价”

初夏时节,到江夏郊野湖边,随处可见“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恬鱼自跃”的美景。

去年,江夏八分山发现武汉第426个鸟类新纪录——大拟啄木鸟。

今年,在长江江夏金口段,频频出现“水中大熊猫”江豚跳跃逐浪而行。

江夏区位于武汉南部,地处平原和丘陵过渡地带,滨临长江,湖泊众多,依山傍水,植被丰富,素有“三山三水三分田”之称。

江夏境内拥有32公里长江岸线、22个大小湖泊,水域面积占武汉市近一半。至2021年底,江夏区已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和劣V类水体,各主要功能湖泊水质保持优良,全省面积最大的梁子湖水质也逐步恢复至Ⅱ类,为近5年最优。

近年入选“国家队”的安山国家湿地公园,周边有上涉湖、斧头湖、鲁湖、梁子湖等。

安山国家湿地公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16种,鸟类149种,还拥有武汉面积最大的野生红穗薹草群落。

在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1年度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情况通报”中,江夏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8%,空气质量改善情况位居全市第一。

空气好,水质好。周末打卡江夏美景的市民越来越多。

在云稼慢乡的慢农场里,各种蔬菜瓜果已结果。孩子们怀着期待将土挖开,挖到又大又多的土豆,欢呼雀跃起来。

在海洋村,你可以在树林里找到静谧生长的野笋,体验用双手采挖、剥皮,再交给厨房,品尝用最简单方式烹饪的一道美食。

在江夏的农村,你可以吃到鲜甜的蔬菜、瓜果。它们没有一颗是“急躁”的,没有化肥、农药,它们自然生长。

有吃,有玩。游客多了,消费来了;生态环境好了,生态容量提升了。

发展“双碳”经济,建设美丽武汉的“生态后院”。江夏区规划建设梁子湖、鲁湖、斧头湖环湖绿道的“硬屏障”,加快纸坊城市森林公园、矿山遗址公园配套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持续加强大气面源污染管控,空气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

让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让江夏成为武汉市民寻找“乡愁”的目的地。

江夏区大力实施“生态+”举措,发展生态旅游、文娱康养等消费经济,打造“花经济”“果经济”“山经济”“湖经济”等美丽经济。

推进生态循环减排,江夏区还探索实施梁子湖水美经济、公益林碳普惠等“双碳”项目,做大碳交易的“蓄水池”,催生更多“绿色溢价”。

“文创,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新的城乡发展策略”

江夏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文化传承从未中断。

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是江夏人,他能言善辩,力劝秦楚结盟,在政治动荡的战国时期担任了25年楚相,被认为是全球黄姓的始祖。

南桥是武汉乃至湖北省境内,现存最早且有明确纪年的桥梁建筑,距今已有673年历史。古时,南桥是当地村民通往外界的必经通道,连通江夏古驿道,是繁盛的码头街市。6月2日,江夏南桥上商贾往来、行人摩肩、钟磬齐鸣、长歌袖舞,古意盎然。南桥实景“走桥”正式“出圈”。

在此之前,江夏在地文创团队“纸坊造”的两位主创设计师因一张南桥明月照片产生灵感,由“纸由木生”概念,原创设计了名为“南桥明月 江夏光明”汉派木雕茶盒。

木雕茶盒为江夏区优秀农特产品“江夏光明”茶叶赋能,用文化品牌点亮了地理品牌。

文化IP引领、传统文化活化、非遗技艺产品化,江夏一系列文创产品在市场上火起来。

“纸坊造”文化品牌因纸坊而命名,江夏纸坊因在唐朝造纸而闻名。

由江夏创学魔方众创空间主导孵化的“纸坊造”设计团队,致力于让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再次被激活。

目前,“纸坊造”主创正在构思茶叶纸、可吃的纸、食疗纸品系列,致力于让“文创养生品”开启“二次流行”。

未来,创学魔方众创空间将重点孵化“小朱湾”,要将“甜蜜的乡村生活,从小朱湾开始!”这一文创理念打造出来。

在文化名区战略引领下,江夏文创品牌不断涌现,文创产业生机勃发。

江夏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文化名区”战略,进一步挖掘春申文化、古郡文化、名舰文化、山水文化等文化特质,提炼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江夏文化品牌。

“文创,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新型的城乡发展策略。”江夏区工商联副主席、创学魔方众创空间创始人、建筑设计师甘夏林表示,随着国家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等政策陆续出台,以文创力量打造城市名片、美丽乡村,开发原创、性价比高的文创生活产品等逐渐成为刚需。

产业新格局渐显,经济发展的韧性更强

已建成的金龙大街、江夏大道连接起光谷、江夏。

正在建的金光大道将在光谷、江夏之间再添一条快速通道。

毗邻光谷和高校密集区,江夏区在接收技术、人才、资金、物资诸方面有先天优势。

江夏区政府距武汉市中心城区仅19公里,处于武汉市经济辐射力的“内环”。

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让江夏起点不凡。

20公里金龙大道横贯江夏,聚集着腾讯研发、中车制造、上汽通用等头部企业。

上汽通用带动近40家一级配套供应商在江夏投资建厂,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素享“楚天首县”美誉,连续十一年排名湖北省县域经济榜首,曾是江夏的荣光。

推开“千亿大门”,机遇挑战并存,更多困难将接踵而至。

产业格局如何更优?创新路径如何更宽?绿色发展如何质效兼备?

“越是有困难,就越需要我们挺身而出、扛责在肩。”江夏区委书记张斐说。

地处光谷之南,如今叫响“南光谷”。江夏区加快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强化创新型企业梯队建设,集成资源,精准发力,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核心竞争力、以优秀企业家和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团队的创新型企业群体。

江夏区科技创新指数在全省县域中稳居第一。2021年全年新登记企业10600户,较2020年增长近三倍。

位于江夏区的中科天工(武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是一家智能包装无人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

从成立起,公司就对产品的知识产权进行全方位布局和保护。成立至今,中科天工已有直接和间接知识产权近400项,研发样板线收入达到4亿元。

承载光谷溢出效应。光迅科技、凡谷电子、虹信通信等3家生产基地,总部均在光谷,去年为江夏区贡献产值90多亿元。

5月31日,张斐带领相关部门一行人来到凡谷电子产业园。座谈会上,一行人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倾听企业诉求,针对企业负责人提出的人员招聘、原材料上涨、厂房用地等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办公。

在江夏,为企业纾困解难、将企业扶上马、送一程,是各级各部门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2月,武汉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江夏GDP同比增长14.0%,增速居全市新城区第一。与此同时,江夏三次产业比也优化为11.1:39.9:49,实现由“工业独大”到“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的新格局,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生物医药及现代物流等五大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的韧性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逐步增强。

听企业心声

华域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靖

针对 “痛点”提供解决方案是我们持续投入的底气

华域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于2013年跟随上汽通用武汉工厂落户江夏,主要为上汽通用等汽车企业提供车灯等配套产品,于2016年批产,当年公司销售额5亿元,今年可达21.6亿元。2021年6月,公司总部提出扩产方案,把总部的研发职能向武汉转移,扩大武汉研发中心规模。扩大后,武汉新的研发中心是之前的6倍。

“持续加大在武汉市江夏区的投入,是因为江夏区政府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公司沪外6个基地中,武汉基地补贴力度最大。” 华域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靖说,近年来,江夏区政府一直在打造“店小二”服务,针对企业的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比如,汽车行业淡旺季特征明显,9月至10月是一年最忙的时节,用工需求量大,而平时用工需求量相对较小,需要大量灵活用工人员。招聘大量的灵活用工人员,对企业来说困难较大。

周靖说,江夏区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相关部门主动对接,不仅在各大平台发布招聘信息,还专门组织了多场招聘会。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用工难”问题顺利解决。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我们还与部分高校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周靖说,随着研发中心扩大,公司需要更多涉及电子、硬件、软件、热学、光学等相关专业的结构工程师。有了高校人才培养支持,校企两端围绕“产学研用”的合作链条可更加深入。

2017-2021江夏发展成绩单

产业提质升级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快增长,稳居全市新城区第一。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91亿元、工业总产值6522亿元、招商引资2714亿元。

三次产业占比优化为11.1∶39.9∶49。

锐意改革创新

统筹推进430项改革项目。

成功研制世界首个新冠灭活疫苗。

成立全市首家“校地企人才联盟”,引进高端人才1356名,吸纳6.7万名大学生就业创业。

留汉大学生新增落户数、就业数均居全市新城区首位。

统筹城乡建设

地铁7号线、2号南延线、8号线三期先后开通。

四环线江夏段、武嘉高速、107国道改扩建、黄家湖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建成投用。

通村通湾公路通车里程3307公里,公路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

完成棚户区改造7242套,113个老旧小区换了新装。

建成美丽村湾167个。

扮靓江夏颜值

退垸还湖2.5万亩,超额完成省级目标。

梁子湖水质逐步恢复至Ⅱ类,各主要功能湖泊水质保持优良,黑臭水体和劣Ⅴ类湖泊全部消除。

完成灵山、花山等11座工矿废弃地治理任务,生态修复面积9400余亩。

新增造林4000亩,建设环山环湖绿道110公里,新建城市公园21个,新增绿地775.8公顷,创建省市级绿色乡村82个,森林城镇5个。

藏龙岛和安山2个湿地公园喜获“国字号”招牌。

增进民生福祉

每年将八成左右可用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幅超过4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近百所,增加学位3.6万个,补充教师2000余名。

农村“五化”卫生室全覆盖,山坡等6家急救站点投入运营。

建设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343个、4A级旅游景区1个。

加强社会治理

区街村三级综治中心全面建成,设立调解组织366个,调处矛盾纠纷2.3万件。

连续11年获评“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区”称号。

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获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称号。

连续7次获评“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策划:中共武汉市江夏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徐璇】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