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长江与汉江,跨越时空再“牵手”——写在引江补汉工程开工之际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8日07:19 来源: 湖北日报

7月7日上午,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之一的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在十堰丹江口市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引江补汉工程是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工程耗资近600亿元,建设工期预计9年,建成后,沿着这条长约194.8公里的输水隧洞,每年将有39亿立方米的长江水从三峡水库汇入汉江丹江口大坝下游,将有效改善汉江水资源条件。(视界网 张建波 摄)

七月七日,南水北调后续工程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正式开工现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迹 摄)

引江补汉工程总体布置示意图

滔滔长江,绵绵汉水,将在不远的未来欣喜“牵手”。

2022年7月7日,引江补汉工程在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办事处安乐河口挖下“第一铲”,数十年的等待,终于迎来开工这一天!

引江入汉梦想,可以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之前。

1952年,毛泽东主席首次提出南水北调宏伟构想。之后,随着丹江口大坝建成,“近期引汉”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投入使用,“远期引江”开始纳入国家建设蓝图。2002年,国务院批复《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提出,南水北调二期工程可从长江补水。2017年,水利部批复《引江补汉工程规划任务书》。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审时度势、科学布局,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统筹指导和推进后续工程建设。

每一滴流淌的“南水”,都饱含深情。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建设的项目,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成后,将为京津华北地区提供更充沛的水源保障,并向汉江及工程输水沿线补水,造福亿万人民。

为汉江建一条“供水补给线”

夏日的北京密云水库,碧水浩渺,群鸟翱翔。

从丹江口奔涌而来的“南水”在此蓄积。密云水库从2014年底蓄水量不足9亿立方米,增至目前30亿立方米。

2014年12月12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通水,京津冀豫缺水难题极大缓解。中线通水7年以来,近500亿立方米汉江甘霖源源不断输送北方,50多条河流累计生态补水70多亿立方米,7900多万人受益。

优良的水质,让75%的北京人、95%以上的天津人喝上汉江水、爱上汉江水,用水量逐年递增,输水量屡创新高,南水供水地位由“辅”变“主”。

然而,华北平原水资源从“极度紧缺”变为“紧平衡”,承载能力依旧不足。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对中线北调水量和供水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汉江上游引汉济渭工程通水在即,而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正在逼近极限……

水是命脉,也是国脉,水资源格局决定着经济发展格局。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为保障一库碧水永续北上,亟待为汉江建立一条“供水补给线”。

引江补汉工程期待化蛹成蝶!

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介绍,三峡水库是长江流域的“大水缸”,丹江口水库是汉江流域的“大水盆”,引江补汉工程连通长江三峡和南水北调两个“国之重器”,连通长江、汉江流域与华北三地,是国家水网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江补汉建成后,从长江引水约39亿立方米至汉江,中线工程年平均向北调水量将由95亿立方米增加至115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多调160个西湖的水量;最小年调水量达到74亿立方米,增加21亿立方米,约为北京全社会年用水量的一半。同时,汉江上游引汉济渭年均引水量由10亿立方米增至15亿立方米。

难度最大的引调水隧洞工程

引江补汉工程曾有3个方案:从三峡水库提水至丹江口水库的坝上方案、从三峡水库引水至丹江口水库坝下的坝下方案、坝上坝下双线引水方案。

综合比选,坝下方案胜出。

“坝下方案全程自流,线路短,投入小,通过水量置换增加中线北调水量,确保丹江口水库和北调水的水质安全,改善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同时具备向工程沿线宜昌市、荆门市和襄阳市的补水能力。”长江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宋志忠介绍。

工程取水口位于长江三峡库区左岸龙潭溪,出水口在丹江口大坝下游汉江右岸安乐河口,总长194.8千米,由进出口建筑物、输水隧洞、石花控制闸、检修交通洞等组成。此地段属大巴山系东段以及秦岭山系东南余脉,软质岩及碳酸盐岩广泛分布。为了选出最优隧洞线路,项目设计单位——长江设计集团采用航测、钻探、大地电磁等手段,对工程区约9000平方公里进行全面“体检”,尽量避开强可溶岩区和大断裂带。

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决定了这项工程规模宏大、施工周期长达108个月,也因巨大的技术挑战,创造一系列“全国之最”——

单洞长194.3千米、等效洞径10.2米!是我国在建长度最长、洞径最大、综合难度最大的有压引调水隧洞;

引水流量212立方米/秒!单洞洞挖量近3000万立方米!是我国在建工程量最大、引流量最大的长距离有压引调水隧洞;

直径12米级TBM(隧道掘进机)数量达9台!是我国在建一次性投入超大直径TBM施工最多的隧洞;

最大埋深1182米,埋深超过600米的洞段占50%!面临强岩爆、突泥涌水、大断裂、软岩变形、高地温、有害气体等多重风险挑战……

为啃下这些“硬骨头”,长江设计集团联合国内著名科研机构、设备厂家等单位开展联合攻关,省水利厅积极配合。最终,工程布局和线路方案顺利通过审查。

推动汉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

引江补汉工程全境在湖北,荆楚大地也将从工程中获益巨大。

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的主战场,省委省政府始终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坚决扛起服务保障南水北调工程,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推动工程顺利实施,全力服务保障工程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强化用地、用料、用工等要素保障,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据悉,工程建成后,向汉江中下游补水6.1亿立方米,工程输水沿线补水3亿立方米,改善汉江水资源条件;有力推动汉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此外,还可以在鱼类产卵期实施生态调度,通过汉江中下游梯级全部敞泄,形成人造洪峰、恢复天然河道状态,促进鱼类繁殖。

长江委副主任胡甲均介绍,在工程取水口和出水口,规划设计还将推进长江文化建设,将取水口龙潭溪与出水口安乐河口打造成节水、亲水、乐水的水上文化公园。

长江水、丹江水、汉江水三江汇流的壮举,必将做优做美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统筹协调推进的“水文章”。

重大水利工程,素来具有稳投资、促增长的作用。总投资近600亿元的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对稳定全省经济大盘将起支撑作用。

引江补汉工程开工,荆楚儿女几多期盼,更显担当!丹江口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工程如期开工、顺利实施,该市成立协调、材料、后勤保障等8个专班。“为了工程,宜昌人民甘愿作出贡献。”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征地涉及夷陵区、远安县5个乡镇9个村,征地总面积2802.49亩,需征迁房屋3万余平方米,涉及142户435人。

一滴汉江水,沿1432公里人工明渠,一路北上,滋润华北;一滴长江水,在深埋地下的194.3千米隧洞中奔流东进,汇入汉江……

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引江补汉,南北两利,利国利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回顾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尤其是北方黄淮海流域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极为突出。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南水北调”宏伟构想就此提出,南水北调分为东中西线。

1953年2月,毛主席乘“长江”舰视察长江,与时任长江委主任林一山讨论了南水北调问题。为贯彻毛主席关于南水北调工作的指示,水利部与长江委经反复比选,最终确定了丹江口枢纽分期开发方案及中线近期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取水、远期根据黄淮海平原的需水情况从长江三峡库区调水至汉江的水源方案。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正式开工建设,至1974年2月,枢纽初期工程建成。

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总体规划》。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14年12月,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水。至2022年4月,已累计向北方调水518亿立方米,7900多万人受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引江济汉工程

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从长江上荆江河段附近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同时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用水条件。

工程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地跨荆州、荆门、潜江三市,包括干渠和东荆河节制工程。干渠全长67.23公里,起于荆州市李埠镇长江左岸,止于潜江市高石碑镇汉江右岸,兼具通航功能,为限制性三级航道,可通行千吨级船舶。工程于2010年3月26日开工,2014年9月26日建成通水。工程年平均输水37亿立方米,其中补汉江水量31亿立方米,补东荆河水量6亿立方米。

鄂北工程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简称“鄂北工程”)是全国172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以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为起点,自西北向东南经过三市七县(襄阳市的老河口、襄州区、枣阳市,随州市的曾都区、随县、广水市,孝感市大悟县),输水线路总长269.67公里,工程全线自流引水,年均引水7.7亿立方米,利用受水区36座水库进行联合调度,设24处分水口,设计供水人口480万人,灌溉面积380万亩,总投资180.57亿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黄中朝 艾红霞

饶扬灿 戴文辉 刘澍森

通讯员

周玉娟 朱江

【责任编辑:杨威】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