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新时代 新地标 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9日07:44 来源: 湖北日报

图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编者按

十载光阴流转,十载春华秋实。

2012—2022,时间的画卷铺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凝结着6100万荆楚儿女的奋斗与跋涉,汇聚着这篇热土上的创新与变革,映照着向前奋进的梦想与希望。

辉煌成就,既在于波澜壮阔的物质巨变,亦在于社会进步中每一个“具体而微”的收获与美好。

一个个普通人,是“非凡十年”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一个个普通家庭的“光阴的故事”,共同绘就了社会进步的精彩画卷,汇聚成昂扬奋进的时代步伐。

时光是变量,也是奋斗者的常量。

十年奋进、十年笃行。闪亮的征程、伟大的变革,照见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奋斗,也必将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跋山涉水、一往无前,谱写更加嘹亮的发展乐章。

8月5日,武汉绿地中心以擎天之姿屹立于长江南岸。

8月5日,蛇山上的黄鹤楼在城市快速发展中显得越来越“矮小”。

8月8日,在建中的琴台美术馆,房顶为梯田式造型。

位于武汉经济开发区军山新城的春笋大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李岿 摄)

2012年7月8日,从武汉龟山角度拍摄的武汉两江四岸。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2022年6月28日,从武汉龟山角度拍摄的武汉两江四岸高楼林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8月5日,夕阳西下,武昌滨江商务区高楼林立,被誉为华中第一高楼的武汉绿地中心,以擎天之姿屹立于长江之滨,在两江四岸格外耀眼。

2011年底,武汉绿地中心在长江武昌之滨破土动工。建筑造型为“三叶草”,寓意武汉三镇共同繁荣。

“如今的武汉地标性建筑处处可见,市民在家口门便可饱览建筑之美。”在武汉从事建筑业的何波博士说。

今年,汉阳月湖畔又添一新成员——琴台美术馆。它外形似连绵起伏的山丘,屋面由一道道“梯田”构筑而成,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是世界首个地景式自由双曲面清水混凝土建筑。

在这里游玩的65岁市民江先生感叹:“它就像一件艺术品伫立于月湖之畔,与周边景观浑然一体。”

华灯初上,汉口百年江滩高楼林立、万家灯火;武昌滨江新区,楼房鳞次栉比,灯光勾勒出错落有致的城市线条。

“我们武昌滨江蛮有都市气势。过去,武昌这边只有巨幅广告牌点亮夜景,我们总是站在武昌江边看汉口风景,现在站在汉口江边,也可以赏武昌迷人风景了。”家住武昌的王先生,站在汉口江滩的长江边自豪地说,过去,黄鹤楼、武汉关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如今新地标越来越多。

光谷,一幢幢造型新颖的高楼拔地而起,“马蹄莲”大楼、中国建筑科技馆、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湖北省科技馆新馆等相继投用。这里不仅是科技创新高地,还是艺术建筑的聚集区。

“我们上学时,学校周边荒凉得很,如今回母校都找不到路了。”10年前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罗皓说。

一座白色带有螺旋曲线造型的立方体建筑静静矗立在光谷高新大道上,这就是湖北省科技馆新馆,它形似一块腾飞的芯片,嵌入光谷核心;东侧一个巨大的银色圆球与它相伴,“天圆地方”的造型科幻感和艺术感并存。

距此不足500米的中国建筑科技馆,与周边现代建筑比肩并立,互鉴交融。这座中国首家以建筑科技为主题的展馆,用建筑之美陈列建筑科技。

新时代,大武汉以长江为轴,绘制两江四岸数十里新画卷,新地标层出不穷,活力四射。

记者手记

十年,更高更绿更美

武汉新地标,新时代江城复兴的见证!

武汉地标,不仅只有黄鹤楼、武汉关、武汉长江大桥、武汉大学老建筑等经典的老地标。近10年来,武汉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标志性建筑,它们彰显了武汉的发展速度与高度。

不管是以往经典的老城市地标性建筑,还是鹦鹉洲长江大桥、湖北省科技馆新馆、琴台美术馆、武汉绿地中心等新晋地标性建筑,无不通过冲击力、速度感、向上动感的方式,传导出不断追求、不断发展、创新无限、活力无限的武汉城市形象。可以说,一部武汉的建筑地标演变史,就是一部武汉城市复兴的发展史。

如今,一批新晋地标脱颖而出,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新去处。这些地标自带流量,将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增加城市的吸引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责任编辑:张依】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