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湖北省2000多名农业专家迎“热”而上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6日21:33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周有祥 关健 杨文

高温少雨天气仍在持续。正值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连日来,湖北省农科院紧急调动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联盟2000余名专家,深入全省各地农作物重点生产基地、企业、大户,开展抗旱减灾科技服务,开展生产自救,力争把高温干旱给全省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线上线下六个专家服务队齐发力

“应灌尽灌、能灌尽灌,特别是水稻处在抽穗和灌浆结实期的田块要灌深水降温,田间保持8到10厘米水层。”8月11日,洪湖市乌林镇周家坊中稻基地,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院长游艾青查看完水稻生长情况后,向种植大户反复叮嘱。根据我省高温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实际,七月底,省农科院迅速成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兽医、果树茶叶、中药材、农业信息6个专家服务队,发动各研究所、市(州)农科院、专家大院,迅速对接全省各地农业部门,以现场走访、视频连线等形式,开展风险研判和技术服务。

中稻是我省面积最大、单产最高、占比最重的粮食作物,常年产量占我省粮食总产一半左右。保中稻就是保粮食安全,自8月初以来,省农科院水稻团队兵分多路,与中国农科院科技小分队、省粮食生产专家组赴鄂西北高温干旱重点区域、江汉平原和鄂东粮食生产地区,在田头联合“会诊”,指导农户针对性开展调水抗旱、深水调温、叶面喷施调节剂、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为抗干旱保秋收撑起科技“保护伞”。

一些特色农作物也经受“烤”验。在我省生姜主产区——来凤县,经国家生物农药中心专家指导,当地姜农连续多日利用夜间灌溉浇水等方式抗旱,生姜长势逐渐恢复。高温季节,病虫害多发。近两日,多位专家通过微信群、QQ群提醒大户,抗旱同时要管好人、姜、土、水,防控好姜瘟病。

抢打五口机井为科研田“解渴”

高温下,庄稼田焦渴难耐,科研田也不容乐观。

8月15日下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省农科院金水科研基地,只见不少果树叶片已因高温而灼伤。这里占地3000多亩,拥有国家果树种质武昌砂梨圃、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湖北省茶树种质资源圃等重量级资源圃,保存有珍贵果树、茶树资源数千份,承担着保护国家果树种质资源的重要使命。同时,经长期投巨资建立起的柑橘、桃、梨、葡萄、茶叶等各类科研试验田、示范田,一旦受损,将影响多年科研进展。连日来,该院果茶所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抢打五口抗旱机井,缓解基地旱情。大力开源的同时,努力节流。基地除租用街道环卫车洒水外,还组织各团队在试验田采取树下覆盖秸秆、改漫灌为滴灌等方式,集约利用水资源。该院柑橘、桃、砂梨、葡萄等各团队科研人员每天轮流在基试验田值守,观测资源长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刘晓洪表示,旱情就是命令!各专家服务团将扑下身子,深入一线,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等绿色高效农业新技术,帮助各地抗旱保产,确保实现科技减灾、科技保供。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