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通讯员 赵炳长 刘子靓
8月13日下午3时许,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见到彭清华时,他头戴一顶工地安全帽,骑着一辆红色旧摩托,在烈日下显得精瘦黝黑。
老彭今年56岁,和其他5名巡渠工一起,负责维护和管理38公里长的烟金干渠,为红安县七里坪镇和城关镇共17个村近3万亩农田输送灌溉用水。
巡渠从早上7点半开始,中午回家吃个饭,稍微休息一会儿继续。他说:“今年旱情特别严重,干渠每天放水近50万立方米,仍不宽裕,必须节约着用。”
老彭的管段长12公里,共有50多个斗门。渠水通过斗门穿过暗渠流进稻田,一个斗门对应着一冲田。渠水哗啦啦地流着,遇到斗门就形成一个小漩涡。
到了白术湾,老彭停下摩托,走到田边察看水情。田里的水已有3厘米深,晒得有点温热。禾苗低着头,颜色依然青绿。“像这样的水量就够了。放一次水要好几个小时,村民们经常不记得关斗门,要靠我们巡视,及时关上,以免浪费。”
看完田里的水深,老彭从草丛里走回渠边。“开关斗门时要下到水里去,穿凉鞋方便。”老彭说。
转眼到了下午4点,气温仍有40℃,老彭身上的白衬衣湿了又干,留下一块块盐渍。
“有人抢水吗?”“管好就不会抢了。”老彭介绍,目前正是水稻灌浆期,这十来天的水最关键,决定一季的收成。
走到白马嘶隧洞,渠水钻进山洞。翻过山梁时,摩托车经常在山路上打滑。
穿过隧洞就到了白马嘶节制闸,这里是老彭管段的终点。节制闸是渠道的控制点位,如果有人为先灌饱自家的田把闸门关上,下游就会没水用。“每天再晚,我都要到这儿来一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