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十年数据”展示西安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1日09:55 来源: 西安日报

回望过去十年,西安经济和社会发展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经济规模迈上万亿台阶,综合实力跃入新赛道; 创新驱动实现引领性成长,城市发展凝聚新优势;生态文明实现革命性变革,绿色发展已成新风尚;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战略性突破,开放经济打造新高地;发展成果共享实现普惠性提升,共同富裕启航新征程……

昨日,市统计局发布“数说西安·十年”成就报告,用一组组数据展示西安十年来的新成就、新样貌。

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市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战疫情、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踏上新的历史征程。

市场主体

2021年末累计在册269.02万户

脱贫攻坚

29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绿色经济

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26.90万辆

金融行业

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

创业就业

2021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686.53万人

教育医疗

2021年末各类普通教育学校3736所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4万张

改造建设

近五年改造2008个老旧小区

599条背街小巷

打通断头路144条

建设美丽村庄581个

经济规模迈上万亿台阶 城市能级实现标志性跃升

十年来,西安市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

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西安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特别是2016年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连续跨越5个千亿台阶,2020年成为西北首个GDP破万亿城市,2021年达到10688.28亿元。2013年—2021年GDP年均增长7.8%。

西安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城市层级提升,发展空间优化。西安在省内影响力持续扩大,全市GDP占全省比重由2012年的30.9%提高到2021年的35.9%。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2021年末常住人口达到1287.30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373.30万人。城区常住人口超过900万人,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西安持续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三大变革”,发展质量显著提升。2021年,全市人均GDP突破8万元,达到83689元,是2012年的1.7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800亿元台阶,达到855.96亿元,年均增长1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和9.8%。

科创活力加快释放 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

十年来,西安市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科创资源富集优势,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发展新动能优势凸显。

从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到建设秦创原“一总两带”,科创活力加快释放。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跨越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三个台阶,2020年突破500亿元大关;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5.05%。科研成果丰硕,2021年,发明专利授权量1.41万件,是2012年的4.0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140家。

西安从坚持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多次获评“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2017年成为第7个市场主体超百万的副省级城市,2021年末累计在册各类市场主体达269.02万户。深入实施“龙门行动”计划,境内上市公司达到48家,比2012年末增加19家。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速发展。2020年,全市“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0.8%,比2018年提高2.7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9.9%,比2015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6.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7.6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比重达27.0%,比2016年提高20.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35.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区域格局转型重塑

近年来,西安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升级持续推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西安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6大支柱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1.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9.3%,提升11.0个百分点;5大新兴产业、6大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1%和8.3%;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多次上榜全国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投资发力于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等领域。2021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为29.0%,比2015年提高9.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占11.8%,比2017年提高4.5个百分点。升级类消费加速提升。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比2012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等消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分别达到3.3%和1.5%。一般贸易加快发展。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41.0%,远快于进出口总值增速,占进出口总值比重达到24.0%。

市区承载力阶梯式扩容,设立高陵区和鄠邑区,行政区划由9区4县变为11区2县,市区土地面积占比较2012年扩大15.6个百分点,常住人口、GDP占比分别提高到八成和九成以上。开发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在开发区高速发展、2017年代管西咸新区等带动下,2020年8个开发区GDP占比首次超过50%,2021年进一步提高至51.4%。

2014年以来,西安市累计实现73721户250414人脱贫,29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7年的2.94降至2021年的2.70。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72.13%提高到2021年的79.49%,提高了7.36个百分点。

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绿色经济形成规模

十年来,西安市始终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产业绿色转型大力推进,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西安加快实现城市绿色转型,打造宜居、文明城市环境。城市绿色容量加速提升,近三年每年新建和改造提升绿地广场、口袋公园100个以上,新增城市绿地1000万平方米以上。十年间,三次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升,两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产业为绿色经济发展注入活力。2021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实现量级提升,产量分别达到26.90万辆和1542.50万千瓦。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品种中,天然气、电力消费量占比提升至18.7%、15.0%。高标准农田、无公害蔬菜等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产量稳定在135万吨以上,蔬菜产量达到362.80万吨、比2012年增加134.84万吨。

西安生态修复取得重要进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2013年—202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30%。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5天;污水处理率达到96.87%,比2012年提高7.36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98%,提高5.05个百分点。

市场开放资源加速流动 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十年来,西安市始终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加强对外贸易、对外交流,加速驶入双向开放快车道。

市场有序开放,人口、货物、数据等重要元素加速聚集流动。2013年—2021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年均增长3.9%。2012年—2021年,年均客运量2.52亿人次,年均货运量3.39亿吨。2021年,邮政业务总量88.72亿元,比2012年增长12.9倍;邮政业务收入101.51亿元,增长13.1倍。大力实施数字赋能计划,持续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

西安不断探索推进丝路金融中心建设,金融业机构、规模双双增长,服务支持经济发展能力持续增强。202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2013年—2021年年均增长11.4%,快于GDP年均增速3.6个百分点。2021年末,金融业法人单位1468家,比2012年末增加510家。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4.4%。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37万亿元。2021年,保险公司赔款支出和各项给付金额为176.54亿元,增长2.7倍。

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长安号成为对外开放重要通道。“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两法庭三中心一基地”建成投运。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2021年末,全市国际友好城市达到37个,国际航线通达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外商投资法人单位835家,增长46.0%。2021年,进出口总值4399.96亿元,与地区生产总值比值为41.2%,比2012年提高22.4个百分点。

居民就业收入稳步增长 连续9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十年来,西安市始终不忘初心,为民多谋利,为民多解忧,人民群众共享全面小康成果,获得感不断增强,连续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西安不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鼓励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激活灵活就业市场。2021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686.53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171.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下。2017年—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5837元增加至4693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190元增加至17389元。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规模扩大。2021年末,全市各类普通教育学校3736所、在校学生277.79万人,比2012年末分别增加670所和68.39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4万张,增加3.52万张。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94.10和881.26万人。城市建设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城市迈入“高铁”“地铁”时代,地铁开通里程达到259公里,地铁客运量突破10亿人次。近五年改造2008个老旧小区和599条背街小巷,打通断头路144条,建设美丽村庄581个。

文化服务惠及全民。着力打造“书香之城”“音乐之城”,2021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藏量8628千册件,是2012年末的1.4倍。电视剧《装台》《大秦赋》、纪录片《红星耀陕甘》、电影《柳青》受到好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易俗文化街区、小雁塔遗址公园等成为文化旅游新地标。全民健身蔚然成风。以“十四运”、西安国际马拉松、城墙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带动全民健身,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的50%以上。“15分钟健身圈”在“家门口”呈现,晨晚练点达到1952个。■记者 马昭

【责任编辑:徐璇】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