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 柳五四 吴飞)恩施市白杨坪镇蓼叶村距离318国道仅二三公里路程,沿途随处可见的坡地上,一二米高的密植银杏叶采摘林格外青翠。
银杏被盘成蓼叶村的主导产业,恩施市白杨坪银杏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正值功不可没。早在七年前,50岁出头的巴东商人邓正值在恩施州城郊考察投资项目,最终选择在蓼叶村发展银杏产业。
蓼叶村的平均海拔800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宜人。2015年底起,邓正值先后筹资400多万元,带领400余户村民成立合作社,按每亩每年500元标准租赁村民的闲置土地950余亩,买种苗、建基地、办加工厂,产品销到江浙地区的制药企业。
短短几年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蓼叶村发展银杏叶采摘林超过2000亩,带动周边的朝阳坡、张家槽和洞下槽等村发展银杏3000多亩。2018年起,合作社每年还向村集体进账5万元。很快,邓正值成了当地名符其实的“银杏大王”。
2021年,因受销售市场行情、采摘和管护用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杏种植专业合作社曾一度举步维艰,尤其是无力向农户兑现土地租赁费,村民们意见很大。邓正值也是压力山大,心里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恩施市民政局驻蓼叶村“第一书记”卓立知情后,迅速争取局党组支持。局长龙克忠多方沟通合作社的相关贷款银行,争取到贷款展期。随后,又协调到市财政产业发展资金50万元,用于支付农户的2021年土地租赁费。
与此同时,龙克忠几次下沉到合作社了解其经营现状,与村支部书记李辉等一起召开碰头会分析研判,很快开出“良方”。合作社发展要“轻装上阵”,“还田于农户”是关键,要让老百姓积极参与进来与企业一起共度难关。
今年6月初,合作社与租赁农户重新签订银杏种植协议,终止了2015年的原协议。银杏合作社将原种植在土地上的银杏林无偿返还给租赁的农户,农户有权根据实情自行决定银杏树的种植与管护。由此让老百姓自主经营,合作社只负责鲜叶回收;部分缺劳动力的农户,可以由小包工头承包采摘。
通过积极主动做工作、算细账,农户对合作社新的运营模式和转型都很认可,蓼叶村近千亩银杏林终于走出了发展的“怪圈”。经过2个多月的试运行,新模式效果明显,农户参与积极性也高涨;合作社以每斤鲜叶1元的保底价进行收购现金结算,既解决了合作社用工难题,又让农户实现了增收的目的。
如今,跳出基地管护、日常采摘等事务后,邓正值也如释重负,一门心思搞加工销售。“除扭转亏损态势外,今年合作社应该纯收入在60万元以上。”邓正值信心满满地说,同样的一片银杏林,机制一变天地宽,目前发展信心更足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