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13日,“美术与传播:第四届昙华林青年学者(国际)论坛”在湖北美术学院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湖北美术学院主办、湖北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论坛议程两天,汇集国际专家主旨发言和国内外青年学者主题演讲,与会嘉宾围绕“美术与传播”主题展开了精彩的学术演讲与讨论,在观点交流中碰撞学术火花,展开热烈地学术讨论。
12日上午,论坛开幕式由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刘茂平主持,湖北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鲍清芬,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峰和《湖北美术学院学报》主编许奋分别致辞,拉开论坛的序幕。
美国西东大学艺术与博物馆研究系荣誉教授曲培醇(Petra ten-Doesschate Chu)女士应邀为此次论坛带来开场发言——《梵高“椅子”绘画的主题与意义》。曲培醇教授自1972年起在美国西东大学艺术学院担任教授,作为19世纪艺术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她的讲座以梵高的“椅子”为切入点,从形式主义、图像学、精神分析三个方面探究其主题的起源及意义。
第二场主旨演讲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菲利普·杰奎琳(Philipe Cinquini)先生带来,他的发言《法国画家阿尔伯特·贝纳尔与印象派在中国的永暗面》推陈出新,揭示了贝纳尔在徐悲鸿这里备受推崇的更深刻的原因,将论坛推向高潮。
德国帕德博恩大学伊娃-玛利亚·森(Eva-Maria Seng)教授根据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就手工艺品和设计在德国与中国的最新发展,做出了全面地分析与评价。
13日,论坛继续在湖北美术学院“云端举行”。当天上午由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班员范丽雅教授以《<国华> 和中日两国学者和收藏家日记和书信所见中国书画名迹在海外的流传及其意义》为题开场,演讲展示了范教授在海外收集的各种一手史料,还原了中国书画名作如何改变并影响日本学者对中国书画史的认识。
下午,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系艺术史王廉明副教授的演讲《作为全球交汇之所的款彩屏风》,借用德国文化史学者瓦尔堡的“图像载具”概念,探讨了明清款屏风中“文姬归汉”和“郭子仪祝寿”两类图像系统的流转与交融。
两天的论坛集中了20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新艺术史视野”“个案的多重面向”“美术文献与考古”“媒介与交流”四个分议题进行了精彩的汇报演讲。
论坛邀请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黄宗贤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副主编曾巍教授,北京大学李松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施錡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朱万章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社长张鹏教授,清华大学陈岸瑛教授,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执行主编李永强教授担任评议人;湖北美术学院沈伟、陈晶、李珊老师以及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赵成清老师担任主持。与会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对青年学者的学术报告进行了点评,给予了专业而中肯的建议,对学术新秀的研究能力和开阔的视野给予肯定,也对第四届昙华林青年学者(国际)论坛的学术性给予了高度认可。
最后,湖北美术学院学报执行主编陈晶教授对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和研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期望学术同道继续以《湖北美术学院学报》为平台互相交流、学习。至此,“美术与传播:第四届昙华林青年学者(国际)论坛”在热烈气氛中圆满落幕。(通讯员陈玉萍、郑寒莨 摄影陈奕、康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