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富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5周年,人民出版社策划并出版了《当青春遇见马克思》一书。这本书饱含青春气息、具有青春魅力,由知名教授和青年学者共同撰写,从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阐释了“青春”与马克思的“遇见”和对话。
2023年5月31日,人民出版社及《当青春遇见马克思》作者邀请了专家学者、新闻媒体、读者代表等,在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PAGEONE书店召开了《当青春遇见马克思》新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
座谈会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原主任、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张国祚,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刘书林,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当青春遇见马克思》主编郭建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学与研究》副主编侯衍社,人民出版社马列编辑一部主任崔继新等专家学者从各自角度阐释了青年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当青春遇见马克思》特点重点亮点等。
韩庆祥教授认为《当青春遇见马克思》有三个特点:一是书名很有意义,指明了青年与马克思的关系;二是本书由老中青三代学者共同撰写;三是版面设计具有吸引力。他还分享了他阅读本书后把握到的重点:一是“三个没有变”。人作为个人、群体、人类的三种存在形态没有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是本书贯彻始终的基本原则。二是要通过本书读懂马克思从青年到晚年思想的变化。韩庆祥教授还指出,马克思带给青年三点启示,这也是本书的亮点所在。第一,为人类理想奋斗终生;第二,多读无字之书,深入活生生的现实中进行调查研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与时俱进;第三,具有敢于斗争、敢于批判的精神。
张国祚教授认为,《当青春遇见马克思》在马克思诞辰205周年这个时间点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他指出,马克思始终把人民看作至高无上的存在,作为青年,要表达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也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当青春遇见马克思》的出版,能够拉近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与马克思的距离。
刘书林教授用30、28这两个数字,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时的年龄,表达对他们二人的敬佩之感。他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充满了追求真理的青年精神,为什么是青年?因为青年正处于发展和充满希望的阶段,青年的不成熟不是缺点,而是能够成为一种保持谦逊、不断进步的力量。青年人,要做有种、有料、有趣的人,这样才能不断向真理靠近。刘书林教授还指出,研究马克思主义也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才能磨炼出这种精神。青年要把困难和挫折当作乐趣,不断推进自己思想的进步。最后,刘书林教授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勉励所有人:不懈追求真理的人永远年轻!
郭建宁教授认为,中国青年与马克思是一脉相通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而这离不开青年人的接续努力,历史的重任和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他还特别强调了使命这一关键词,他指出,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支撑真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科学回答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只有这样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具说服力、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这是《当青春遇见马克思》以及中国青年应该体现、彰显和秉持的学术追求、价值旨趣与使命担当。
侯衍社教授认为,《当青春遇见马克思》一书的封面自然、清新,非常吸引人,书封上的马克思自信地走来,要与青年展开对话。同时,这本书将通俗性、思想性、趣味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整体地呈现了一个全面、立体、生动的马克思形象,彰显了马克思与青年的密切关联。侯衍社教授总结了本书的五大特点:一是整体性分析与重点性分析相统一,二是专业性与通俗性相统一,三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五是面向世界与立足中国相统一。
主创成员对谈环节,王富军、任鹏、梅潇予、张学森、于玲玲、张迪、刘旭光、张晓、江可可、阮华容等青年学者先后讨论了“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当青春遇见马克思》与思政课教学”两个话题。他们认为青年与马克思主义是“双向奔赴”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让青春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
他们还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青年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要将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融入思政课教学,《当青春遇见马克思》可以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优质的拓展阅读资源,能够帮助青年更加全面地了解马克思,对思政课教学会起到重要的导读作用。
《当青春遇见马克思》体现了编写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强烈的担当意识,拉近了马克思主义与广大青年朋友的距离,对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