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陈頔 通讯员田传雪)7月12日,入伏第二天,湖北荆门的局部气温高达39℃,临近正午,烈日暴晒下的压力管道表面的温度已近60℃,摸上去格外烫手。但是在钟祥市双河镇江北化工园区里,湖北特检院荆门分院的检验人员正顶着烈日对湖北凯晖化工有限公司的压力管道“把脉问诊”。
做好充分准备 提供个性化服务
今年7月,湖北凯晖化工有限公司的802条超20000米压力管道迎来生产装置改、扩建后的首次定期检验,为了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检验工作,荆门分院从去年3月开始,多批次派出检验技术人员,到公司档案室查看设计、安装、改造资料,到现场核实管道走向和使用情况,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制订了具有针对性的检验方案,拟定全面检验计划。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检验对企业生产的影响,检验计划特意安排在了企业停产检修的窗口期,预计检验时间为20天。时间紧、任务重,检验现场,30年特检工作的“老将”陈红平带队,8名一线“实战”经验丰富的检验员分成4组,齐心奋战,任凭汗水挥洒。
测厚组检验员对每一条管道的弯头、三通、异径管和直段进行厚度测量;表面检测组检验员先给压力管道喷上黑色磁悬液,再抬臂用磁粉检测仪进行检测;内部缺陷检测组检验员先给压力管道涂上浆糊,再用数字式超声波检测仪对焊缝进行检测;记录组检验员对检验检测的每一个数据、部位进行记录和标注。
上千上万次的抬臂 为企业保驾护航
在如同“烧烤架”一般的塔顶管道上,不到五分钟,检验员就浑身湿透,记者的摄像机也多次发烫到极限而“罢工”。在管线区检验经常遇到大风、高温天气需要高空作业的情况。检验员提着工具箱,光爬上几十米高的塔顶就已经汗如雨下。而站在塔下的人看塔顶,似乎固若金汤,纹丝不动,只有上到顶的人才知道,由于构造的特殊性,在塔顶有明显的晃动感。但检验员们依然保持专注,全身心投入在检验工作当中。一手拎着磁悬液喷壶,一手举着磁粉检测仪,一丝不苟地进行着设备的检验操作。
陈红平告诉记者,“每一个待检焊缝至少要进行数十次的手检探伤操作,一天下来,如果碰到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有缺陷的部位,重复的次数会更多,每位检验员一天要检验200多道焊缝,大概得重复上千上万次这样的动作。”上千上万次的抬臂,虽然很辛苦,但都是为了确保检验无死角,全力排查安全隐患,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细致入微 不放过“漏网之鱼”
检验无小事,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心力。精神高度集中的操作之余,检验员还要充分发挥长年累月的检验经验和技能。“你看,检测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特别微小的聚堆磁痕,我们就要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十多次复检,有时候还要换人、换设备进行复核。”一位检验员指着一处“小纹路”反复确认,他告诉记者,这种很可能是裂纹缺陷,但是在强光之下,操作面有可能会“反光”,不仔细盯着看,这种裂纹就很可能就成为了“漏网之鱼”,一旦漏检,就是事故隐患。
湖北凯晖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双庆向记者表达对检验员们的感谢与赞赏,“特种设备的检验期能够和企业生产的检修期“完美”重合,实实在在地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而且看长远,检验员认真负责的检验工作,也是给企业发展“上保险”,让我们更有底气去进行更安全、更环保地生产,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如今已经是分院副院长的陈红平依然活跃在检验的一线,他说特检一线的这份责任与使命,一直都是他的骄傲与信仰,能实实在在地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尽一份力量、为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保驾护航,再苦再累也值得。不单陈红平如此,每一位湖北特检院荆门分院的检验员都是如此。
截至到今年6月底,荆门分院已完成容器定期检验970台,年度检查700余台;管线定期检验84000米,年度检查近100000米。从下个月开始,荆门市的公用管道定期检验也进入“旺季”,荆门分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已做好全员出动的准备,将充分发扬特检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四特”精神,为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