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韩嘉乐 吴伟豪)7月13日至7月23日,由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植物科学技术学院15名师生联合组建的“乡村振兴荆楚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圆满完成赴襄阳开展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题调研活动。
调研团队由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历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系副主任唐尚书老师带队,围绕文化强国背景下襄阳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现代化保护与传承的创新路径探索为实践目标,以“历史街区”“科技小院”“美丽乡村”等为调研内容,在襄阳主城区实地考察古城墙、旧王府绿影壁等历史遗址,调研陈老巷、东津十字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走访地方农业企业与科技小院以及考察尹集乡姚庵村等乡土村落等,与文旅部门以及地方文化学者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座谈,思考并探索如何积极发挥农大师生的专业特色与优势,为襄阳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城乡文旅融合以及科技兴农等方面提供华农智慧与方案。
历史街区:访古问今续文脉
在团队出发前,队员们以分组研讨方式,阅读襄阳地方文献、观看纪录片以及交流学术论文心得等,对襄阳历史文化与现实发展建立初步认知。7月13至19日,团队实地考察了襄阳古城墙、古隆中、习家池、米公祠、陈老巷等多个历史文化遗址,跟当地居民交流了老街旧街历史文化的前世今生发展变化。团队重点调查并记录历史旧街区的墙体、道路以及文旅周边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情况,并通过走访当地文化学者,系统了解襄阳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流变脉络与乡土民俗经典文化。
随后团队成员通过参观襄阳市博物馆、襄阳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等近距离感受襄阳古城厚重的历史底蕴,也直观了解当前襄阳发展“一心四城”的城市格局;通过走访当地文旅局,进一步了解襄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未来规划。目前襄阳文旅事业迅猛发展主要还是依托大唐影视基地(唐城)等平台,吸引外来游客的还是金庸武侠中的郭靖黄蓉守襄阳故事。而襄阳本身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汉水文化、码头文化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尚需进一步整合优化与推广传播,地方政府表示十分期待同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密切合作,依托襄阳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禀赋,通过聚合社会更多专业技术力量共同参与,抓住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良好契机,共同打造襄阳历史文化金名片,推进襄阳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科技小院:厚植情怀练本领
7月19日至21日团队结束襄阳市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调研之后,便前往附近市县科技小院进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主题调研。
团队考察了湖北未来智慧农业试验基地暨正大集团实验田、湖北绿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暨襄阳麦作科技小院等。通过与科技小院与地方企业负责人的座谈了解到,目前高校与地方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已成为推动地方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力量,科技小院为高校人才培养与青年创业平台培育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当队员问及农业科技企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时,欣禾丰有限公司经理何德刚认为:“二者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我们的企业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产业模式,而乡村振兴也推动了我们企业的发展。”
团队也访谈了有关青年大学生“自找苦吃”与到乡村就业等话题,绿神农业科技公司白建锋经理介绍:“过去农村很苦很穷,大学生不愿意去农村,现在农村已经不再是过去穷苦面貌,当前农业是可以令当代青年发光出彩的领域,不过当下人才引进难仍是目前乡村经济振兴发展遇到的重要问题。”作为农业大学的学生,如何践行总书记对广大农林学子提出的“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使命要求,队员们深感责任重大。来自植物科学技术学院2021级植物保护专业的潘恺同学座谈中说道:“如果我们学农的同学不去建设农村,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还能靠谁”。通过为期2天走访科技小院与地方企业,队员们表示受益丰厚,回校之后更加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素养,积极投身农业生产基层,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为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积极的贡献。
美丽乡村:耕读青春报家乡
7月21日至23日,实践团队考察了襄阳市区附近的尹集乡姚庵村,并和地方政府部门与文化学者一起讨论襄阳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模式,进一步凝练乡村振兴荆楚方案中的襄阳智慧。
经过实地考察与座谈调研,团队总结归纳出襄阳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分为四大模式。第一类为尹集乡姚庵村主打“生态+旅游”,依托其黄家湾风景区和“福恩牡丹园”两个国家AAA景区中开发生态农业种植与观光旅游。第二类是以南漳县冯家湾村为代表的“文物+旅游”的模式,该村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冯氏民居为特色,开发修缮古民居,吸引大批游客。第三类是以谷城县堰河村为典型的“环保+旅游”的开发模式,凝聚群众力量,共同深化乡村环境治理,实现“共同缔造”,让村民和游客都感受到乡村全方位的变化。第四类“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代表是保康县尧治河村,就在前不久,“保康尧治河第二届夏季马拉松”在尧治河村成功开赛,本次比赛吸引了千余名运动员参加,形成了体育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本次襄阳社会实践调研历时11天,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文化体验,感受到了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的魅力和力量,更加坚定树立将专业学习与科学研究融汇于地方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决心与信心。来自化学学院22级的队员张鲁同学在调研日记中写道:“襄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经验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以后我要将其推广到自己的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