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最新播报

“最美职校生”:从农村来 回农村去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9日17:01 来源: 《中国新闻》报

根据教育部去年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全国职业学校70%以上学生来自农村,这些学生已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今年5月,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三届“最美职校生”评选结果出炉。在获评的职校生中,有3位来自乡村地区的同学,在职校学习时选择了与家乡发展息息相关的专业,并想在完成学业后回家乡工作。近日,《中国新闻》报记者与这3位“最美职校生”对话,探讨年轻一代职校生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农村致富带头人”考职校学营销

养殖过蜈蚣,开办过农家乐,成立了“秭归县郭家坝镇橙秭果业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龚雪在入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之前,有过丰富的创业经历,她说,“尽管已经在农业的道路上走了很多年,但我还是想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一起,再多一份收入。”

秉持这颗初心,龚雪如愿报名了湖北省“一村多名大学生”工程。经过考试,在31岁的年纪,湖北省秭归县“农村致富带头人”龚雪终于迈上了求学的道路。她选择电子商务专业的理由也很简单,“我是农民的女儿,我想更加高效地带动家乡农产品销售。”

在职校,龚雪第一次接触财务管理、产品营销方面的课程,她开始意识到,“现在的农产品销售不仅仅是卖东西这么简单,而是一种营销、运营”,这让她的创业有了新的探索。

于是,龚雪尝试将农产品IP化,打造出“楚孕天橙”“屈乡小农女”等一系列品牌,“现在卖橙子,我们想让客户一看就知道,这是‘楚孕天橙’,所以每一个橙子都有纯手绘的定制包装。”

销售路径升级后,“从种到产,从产到销,我们的链条更加完整”,她表示,不仅是传统的种植,从产品采摘到快递运输,从品牌设计到IP运营,“团队对人才都有了更旺盛的需求,得益于学校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我们吸纳了更多职校人才。”

情系桑梓,反哺秭归。在学校的支持下,龚雪每年都会聘请职校专家,免费向秭归县500余户贫困户果农传授栽培及病虫防治技术,同时,与数十个村建立合作关系,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来收购贫困户的橙子,辐射带动秭归县含300户脱贫户在内,共计2000多户橙农增收,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

持续赋能乡村振兴,龚雪将公司打造成“合作社+公司+农户+自建供应链”的经营模式。在她的心里,秭归鲜橙是一个起点,“未来,我们还想向大家大力推介我们的高山冷水米、农家菜籽油、山核桃,带动更多农产品走出农村。”

沉淀“成型”她钻研如何制好茶

做型是手工制作卷曲绿茶的一道工序。在经历了采摘、萎凋、杀青、揉捻之后,茶叶的水分已经烘干至八成,此时已经初具形状,不宜再大力揉搓,只需静置,让茶叶自己蒸发掉剩余的水分慢慢成型。

湖北女孩庞丽萍认为自己的人生正处于“做型”的阶段,“职高三年让我学会了卷曲绿茶的制作工艺,现在我即将进入大学,这个时候就需要去沉淀,去成型,去成为我自己”。

2020年,庞丽萍进入家乡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学习。五峰是“世界茶旅之乡”,她在入学时毅然选择了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我只知道我的家乡五峰产茶,而且有好茶。”

学习手工制茶不仅要在学校里学理论、做研究,还要到茶厂去实践。在炒茶过程中,作为新手的庞丽萍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她选择跑到茶厂向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傅请教,从而改进自己的工序。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庞丽萍提供了一个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她参加了中职组手工制茶赛,并获得了团体一等奖。

除了在制茶上小有造诣,庞丽萍还是一个运动爱好者。作为一个土家族姑娘,庞丽萍在今年湖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参加高脚竞速等项目并荣获3枚银牌。

今年6月,庞丽萍参加了职教高考,取得了661分,名列湖北全省第8名。今年9月,她将到长江大学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长江大学也有制茶室,庞丽萍会继续在这里研究茶叶。

对于之后的人生规划,庞丽萍坦言:“我从小在这里生活,对这里有浓厚的感情。我选择的专业能帮助家乡的经济发展,所以我会重返家乡。”

炒茶销茶他为小茶叶披上“潮流衣”

玉湖坪上,春茶吐绿,炒茶飘香。坪上村地处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这里四面环山,雨雾天多,有微酸性土质,种植茶叶的条件得天独厚。每片茶叶的背后,都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坪上绿茶。

林东阳就出生在这里。在世世代代都是茶农的家庭里长大,他对茶叶总有种特别的感情。2020年,林东阳成为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一名新生,他选择了计算机类专业。大一的时候,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能不能将自己所学与家乡的土特产融合起来?林东阳在调研的过程中冒出了这个想法。

几个月后,他带着自己组建的小团队,回到了坪上村。“我们传统的制茶工艺很繁琐,很多人把握不好火候把茶炒糊了,就很难销售出去。”看到很多茶农因为炒制不当而导致茶叶积压,林东阳首先想到的是改进传统制茶手艺。结合自己专业所学,林东阳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打造出了一个PLC温度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监测炒茶的整个流程,让茶叶一直保持合适的温度。”同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茶手艺,这个创业小团队经历了上百次实验,研发出一套适合坪上的炒茶机械化标准流程。“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有工艺生产效率低、茶叶品质差的问题,使炒茶流程更加便捷化,也是我们在推进非遗现代化方面的一个尝试。”

“村里80%的人都以茶为业,但长期没有包装,品牌化不足,缺少多样的销售渠道。”林东阳说。基于此,他和不同专业的同学组建大学生助农实践队,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最终形成了“短视频、IP潮茶设计、直播推流”三位一体的助农营销方案。为了检验方案的可行性,林东阳带队参加了广东省“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将项目呈现在有丰富商业经验的评委面前,并取得了积极的反馈。目前,这个创业实践项目已经进驻了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除了为小茶叶披上了“潮流衣”,林东阳还尝试用新式茶饮来为家乡的绿茶拓宽销售之路。“我们用绿茶和姜、陈皮、蜂蜜等不同材料进行融合创新,打造出了不同口味的茶饮,这些茶饮目前已在潮汕上市,我们希望能做出自己的潮茶。”

专家:职校学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谈起这些“从农村来,回农村去”的职校学生,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表示,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元素,职校学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这些学生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他们对家乡的物产十分熟悉,又在职校学习了相应的专业技能,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

她认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转型升级,而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对于职业学校而言,需要大力培养“为农”人才。在职校涉农专业的发展中,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新型农民”,熟悉数字化农业的关键技术、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业态,以及相应的知识、技能,让学生技能跟上数字化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需求。

许玲说,不仅要让职校教育紧密结合当地的资源和产业发展需求,让专业匹配地方发展特色,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爱农情怀的培养,哪里有人,哪里的发展就有无穷的想象空间,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留在乡村,让他们有机会、有能力服务乡村建设和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尹李梅刘益伶)

【责任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