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原创新闻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研究生赴上海开展“‘从石库门再出发’——寻找红色起点,倾听历史回声”主题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5日21:2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晶 汪楚琪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7月28—31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研究生组成“‘从石库门再出发’——寻找红色起点,倾听历史回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上海开展主题教育。实践团队成员探寻上海这一红色革命起源地在历史长河中蕴含的红色故事,深刻感悟革命青年的红色觉醒,肩负起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充分发扬学校“勤读立耕,立己达人”的校训,展示动科动医学子“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时代风采。

从“老渔阳”到“锦绣里”——追忆百年团史,寻找红色起点

7月28日下午,实践团一行首先来到位于今南昌路100弄2号的老渔阳里2号,这里被认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是中共创建初期的重要活动场所。这里既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陈独秀的寓所,也是中共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新青年》的编辑部、工人刊物《劳动界》创刊地,还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之地和第一个中央局机关办公场所。

沿着红色经典步道穿梭在石库门里弄中,渔阳里的一砖一瓦似乎都还印刻着百余年前艰苦奋斗的革命岁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这座二层砖木结构的旧式石库门住宅,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处红色遗址的“前世今生”与令人铭记的红色故事。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和革命活动中心,老渔阳里2号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点点星火,见证了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投身建党伟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在此,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学习与交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坚定地走上了为信念奋斗终身的道路。

1.png.png

实践团成员在参观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王晶摄

实践团随后来到淮海中路567弄6号的新渔阳里6号,这里是一幢坐北朝南、两楼两底砖木结构的石库门建筑,楼上是宿舍和临时团中央办公处,楼下依然完整保留了当年外国语学社的教室,并不宽敞的空间中摆放着课桌椅,还有一块黑板,上面写着《共产党宣言》。百年前,在“外国语学社”的招牌下,各地共产党组织选派的青年人在此秘密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俞秀松等8名青年在此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第一个团的早期组织,对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起了发动和指导的核心作用。

22.png.png

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学习外国语学社创立的背景   王晶摄

实践团成员通过外国语学社教室中的一张张桌椅,重温了百年前从渔阳里走出的革命青年的烽火青春和爱国情怀。看着画像中一个个英气稚嫩的面孔,这些百年前的先辈们,在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坚毅和热情,带着知识分子的倔强和不屈,有着青年学生的热情和理想,这也正是现在这个新时代,新青年所需要的精神和品质。

333.png.png

实践团成员在进行共青团学习知识问答     王晶摄

今天,当我们再次踏入渔阳里,修旧如故的外墙仍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当年连接两栋小楼的弄堂小道已经不复存在,弄堂口也被墙面取而代之,但当我们“穿越”这面墙,似乎能看到百余年前那条小道上,年轻的建党先驱们往来穿梭,朝气蓬勃的面庞和身影,耳畔似乎还能听到他们为危难深重的中国寻找出路而激辩的声音。就是这相隔不足百米的新老渔阳里,似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破开了长久的黑夜,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晨曦。

团队成员动科动医学院研究生会学科部成员苏浩然表示:“在共青团曾经走过的旅途上,或许有过沼泽遍布、荆棘丛生、或许无数勇士前行的步履沉重,蹒跚又迷茫。但是正因为有那么多人努力奋斗、坚持着,我们才拥有了如今的和平年代、团结一心的民族以及共青团这样一个优秀团体。我始终相信,昔日风雨飘摇中的‘渔阳里’在今日定会化为不灭的民族精神。对于“渔阳里”的学习,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深刻的铭记与缅怀。”

百年沧桑巨变,渔阳里这颗火种的历史使命早已完成,然而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见证过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意气风发,每一道缝隙都吸收过他们划时代的豪情壮语,由他们点燃的革命火种不仅照亮当时暗夜中的中国,还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从石库门再出发”——探寻红色印记,践行初心使命

南昌路100弄2号,一栋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砖木结构旧式石库门住宅看似平凡,却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酝酿建立的过程,既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也是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和中共中央局办公地。1920年夏,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此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后,此地成为中共中央局办公地,中国革命的火种由此悠悠燃起。

4.png.png

实践团成员在研读《新青年》杂志相关资料   王晶摄

7月29日上午,实践团成员走进《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认真研读相关资料与文献,了解《新青年》杂志的发展史,感受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眼前的窄弄青宅,正在向我们静静诉说着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5.png.png

实践团成员在观看《火种》纪录片  王晶摄

旧址里,史迹陈列、场景复原、电子投屏等再现方式让实践队成员在有限的空间里,立体化、沉浸式解读历史。“星火初燃”不再是历史的记忆,更是近在眼前、身临其境的场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业兴路到复兴路,开天辟地的革命烈火,离不开渔阳里的火种,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这里开启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起点。

66.png.png

实践团成员在学习《新青年》杂志的发展史   王晶摄

团队成员2022级硕士研究生覃金珑表示:“通过参观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我看到了青年力量的强大。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先辈们在他们的青年时期,不惧死亡,用他们的新思想带领中国走上新的道路。如今,一百多年过去,青年一代的我们享受着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盛世,也面临新的挑战。在面对新的挑战时,我们应向先辈们学习,不断学习新思想,带着向上的心,用我们的青年力量建设中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一百年前,一代仁人志士以无畏的勇气穿透层层黑暗,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以智慧的目光拨开层层的迷雾,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以坚定的信念客服重重困难,点燃中国革命的火种。一百年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勇担责任使命,坚定理想与信念,为时代新征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7月29日下午,实践团一行怀着肃穆和崇敬的心情踏入中共一大纪念馆,耳边响起《我爱你中国》的伴奏,仿佛时间线回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兴业路76号举行,但由于密探的干扰,会议最后一天会场被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也因此诞生了著名的“红船精神”。

此后,共产党人脱下身上的长袍和西装,走向上海北部的纺织厂、走向黄浦江码头,唤醒广大劳动人民,激发出他们身上改变中国的力量。这幢老上海风格的石库门楼见证了中国自此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那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毛泽东等13名热血青年代表在这里秘密开会,指点江山,慷慨陈词,孕育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纪念馆的序厅正中摆放了以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为背景的主建筑群,13位与会代表步伐坚定、错落有致地走出石库门,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发,从这里走向全国。

77.png.png

团队成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覃金珑摄

中共一大的成功召开,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是非同寻常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次会议,为被黑暗笼罩的中华大地带来希望,带来了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照亮了中国不可限量的未来。

团队成员方成威激动地说道:“纪念馆有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以及照片,它们曾出现在历史课本上,而今就在我眼前,使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无数志士仁人,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前仆后继,不畏牺牲的精神。在危机下,中国的无产阶级迅速觉醒,无数新思潮涌入,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一群怀揣着崇高理想的青年人相聚一堂,中共一大的召开从此拉开了中国革命崭新的篇章,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们用生命践行理想,用坚毅守护夙愿,用鲜血灌注理想,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对于我们这一辈青年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是对他们最好的缅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他们信仰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继续,他们书写的历史必将由我们继续书写下去。”为谱写好新的历史篇章,吾辈当自强不息。

“向史而新,谱写时代华章”——倾听历史回声,赓续红色血脉

7月30日清晨,实践团成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赶赴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在烈士陵园,成员们静默、瞻仰;走过烈士墓群,驻足、祭拜,在肃穆的气氛中感受先辈们“为国牺牲、永垂不朽”的精神激励。

88.png.png

团队成员在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历史    王晶摄

团队成员们认真参观了龙华烈士纪念馆,聆听上海这座英雄之城的革命故事,感悟“祖国至上、无私奉献、锐意创新”的龙华精神。在“照亮信仰的殿堂”展区,大家驻足观看动态雕塑多媒体展示,雕塑由静转动重现了英雄烈士们与黑暗统治抗争、最终迎来光明的过程;在朗诵家倾情的讲述中,大家被龙华二十四烈士们由生而死、死而永生的感人故事所深深震撼;通过环幕影片,大家共同展望上海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远景与成果。

99.png.png

团队成员通过微观展示进一步理解相关历史   王晶摄

10.png.png

团队成员在观看上海解放影片   方成威摄

团队成员动科动医学院党建办组织部负责人范鑫表示:“革命时期的年轻人有着纯粹的理想信念,凶狠残暴的敌人吓不到他们,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信仰舍弃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我们现在享受的幸福正是前人披荆斩棘后留给我们的,我们应当永远牢记前辈们的初心,牢记自己身上的担子和使命,学习他们为党为人民的无限忠诚的赤心。”

11.png.png

团队成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王晶摄

正逢八一建军节来临,在这一百年来,人民军队一路红旗漫卷、发展壮大,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正如龙华烈士纪念馆中那些有名和无名的英雄,用生命照亮了民族精神的星空。红色血脉、红色基因,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赤胆忠诚与奋斗牺牲,激励着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如果只用一首歌来代表中国,那一定是《义勇军进行曲》。7月31日上午,实践团一行前往徐汇区衡山路811号,参观《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百代小楼。百年香樟掩映百代小楼,步入小楼,革命时代最强音《义勇军进行曲》仿佛萦绕耳畔。1935年5月3日,《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首次录音,并被灌制成黑胶唱片发行,之后这一表现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的振奋激昂旋律开始传唱全国。

12.png.png

实践团成员参观学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相关记录   王晶摄

进入展馆二楼,大家浏览着国歌诞生大事记,了解《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背景及相关记录。随后,认真观看了全息情景剧《起来》,以虚实结合的方式,艺术化还原当年在百代小楼录音、灌制《义勇军进行曲》的场景。进一步加深了实践队成员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感悟。

13.png.png

实践团成员在倾听红歌   王晶摄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深入地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聂耳这些进步青年,他们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每次听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时,都会使我充满斗志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我们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就像《义勇军进行曲》中唱的那样:‘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让我们永远高唱国歌,踏着前辈光荣的足迹,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奋力向前!”团队成员2022级基础兽医班班长张昀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看一百年的中国去上海”。今天,我们循着革命前辈的足迹,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从千年古港到近代史中的远东第一大都市再到如今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城市发展历程是近现代中国浮沉嬗变的缩影。上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成长,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最初的积贫积弱、战火纷飞,到如今的国富民强、蒸蒸日上。

一代人的觉醒,唤醒了一个民族;一代代人的传承,又将红色故事赓续出新的脚本。“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从1921年至2023年,这宣誓声穿越时空,交汇在一起,一字一句,字字铿锵......


【责任编辑:郭蕾】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