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热点

立秋后心脏有三怕 做好以下几点保护心脏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0日10:46 来源: 光明网

立秋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在这个时期,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变得多变,对心脏健康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老年人平时更应该注意,预防心脏疾病的到来。

立秋后心脏有“三怕”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怕潮湿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变凉,空气中的湿度也会增加。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心脏负担。同时,潮湿的环境还容易引发风寒感冒等疾病,过湿的环境会减少出汗,干扰正常体温的保持,还会诱发心率和血液流速加快,对于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甚至诱发心绞痛,心梗等严重心血管事件。而且闷热潮湿的低气压,还会令人心情郁闷,烦躁,导致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加心率和血压,严重的话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因此,老年人在潮湿的环境中应注意保持干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

怕缺水

研究证实,多喝水对身体好。而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身体缺水是非常危险的,随时可能会夺走宝贵生命,因此心脏病患者要养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之后再喝,每天喝水量不能少于1500毫升。早晨醒来后空腹喝杯温开水,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睡觉前30分钟喝杯水能预防血栓和心梗,半夜醒来后喝两三口水能增加身体水分,可保护心脏。所以缺水对本来心血管就不好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即便立秋后天气渐寒凉,也要多喝水,对心脏好。老年人应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

怕忽冷忽热

立秋之后,气温逐渐转凉,早晚温差较大,这就容易引起身体的寒冷和热量不稳定。忽冷忽热的环境会使血管收缩和扩张不规律,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病的发作风险。老年人在立秋后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身体受凉或过热,尤其是在洗澡、穿衣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温度的调节。天气过热时会有大量的水分从汗腺流出,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血液会变得相对粘稠,更易形成血栓,对于本身就存在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可能血管突然堵塞,导致心肌梗死出现。一般而言,28度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温度,如果温度变化过大,容易引起严重的心脏疾病。

做好以下几点 保护心脏

合理饮食

控制摄入盐分和油脂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此时应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摄入。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血脂异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风险。因此,立秋后应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的摄入,减少盐分和油脂的摄入,保护血管健康。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立秋后,气温逐渐降低,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逐渐放缓。此时适量的运动对于保护血管健康非常重要。运动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脂和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管损伤。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运动对于保护血管健康非常有益。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晚上温度下降,容易影响人的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血管健康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紊乱,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立秋后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调整好作息规律,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保护血管健康。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立秋后,气温逐渐降低,人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袭。寒冷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压和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立秋后要注意保暖,穿着合适的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特别是老年人、小孩和体质较弱的人群,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小结:这些措施能够有效保护血管,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保护血管健康哦。

来源:吉林12320

【责任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