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最新播报

玉枣挂枝头 桃园迎丰收 看新疆和田巧用水源保灌溉→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1日14:08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疆最南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和瓜果之乡。和田地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3亩,且水资源分布不均。比如靠河流近的和田市、和田县、洛浦县等地的水资源相对丰富,而皮山县、策勒县等河流水系不大的地方,水资源相对匮乏。

多年来,当地坚持对水资源进行统筹管理、高效配置,通过修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等,实现各族群众“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好心愿。

综合施策发展 摆脱“干渴”制约

和田地区境内有大小河流36条,其中和田河被誉为当地的“母亲河”。这条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穿过的河流是如何形成的?沿岸又有怎样的风景呢?

和田河全长1127千米,由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汇聚而成。和田河的下游随季节变化,属平原游荡型河流,河床宽但水浅,最宽的地方达5公里,最窄处有1.5公里,河流曲折蜿蜒,泥沙含量较高,年平均含沙量达9.85公斤/立方米。眼下这个季节,和田河刚过丰水期,河岸宽阔、水流纵横,沿岸沙漠中的胡杨林在河水的滋润下,形成点点青绿。

和田河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穿过,沿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湿地,总面积超过28万公顷。其中,位于墨玉县的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好似“沙漠明珠”,景色别具一格。从2012年开始,拉里昆湿地全面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如今,湿地水域面积广阔;动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观测到近百种鸟类;湿地种类多样,有效抵挡了风沙对当地绿洲的侵袭,成为当地重要的生态屏障。

和田河沿岸还分布着一些塘库,居民在此养虾养蟹,种田种稻,增加收入。

为了合理利用好水资源,和田河流域已建成各类水库17座、水利枢纽7座,可灌溉周边377万多亩的土地。

和田玉枣挂枝头 沉沙调节库输水灌溉

和田河的泥沙含量大,直接灌溉会造成农田、耕地的沙化,并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为此,当地通过建设沉沙调节池,把原本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瓜果飘香的生态园。

总台记者 崔宁:和田有很多种特色林果,和田玉枣就是其中一种。眼下,这些枣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灌溉枣园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呢?

和田玉枣种植户 潘义德:都是通过泵房过来的。我们这儿所有的水都经过上面那个大沉沙调节库,每隔500米有一个泵房。

按着村民所指的方向,我们一路来到了这个容积992万立方米的沉沙调节库。和田河的水挟泥带沙,一路奔流到这里,在沉淀池中经过初级沉淀,滤掉大部分的泥沙,再经过管网两级过滤,输向下游的农田林地。

总台记者 崔宁:这个沉沙调节池库底的位置比较高,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会产生一定落差,另外,整个输水管道的直径也会发生变化。刚出库的时候,管道直径是2.4米,一路到了田间地头,就逐渐缩小到了40厘米,这样也会使水的流速有所增加。

据介绍,这座沉沙调节库承担着附近20万亩的农林灌溉和3万多人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目前,第二座沉沙调节库正在加紧建设,大型机械在沙漠中,推整沙丘,平地夯底,与第一座沉沙调节库配套的管道不同,这座沉沙调节库配套建起了35公里长的暗渠。

沉沙调节库工程项目负责人 腾国庆:这里年蒸发量达到2500多毫米,所以我们这次建暗渠,就是减少水的蒸发量,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也减少沙丘移动对明渠带来的淤积,减少淤积造成的输水不畅问题。

第二座沉沙调节库建成后,将新增22万亩的灌溉面积,范围包括皮山县、墨玉县、昆玉市等地。

沉沙调节库工程项目负责人 腾国庆:昆玉市一面临山,三面环沙,与墨玉县、皮山县相当于隔沙相望。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这里就可以变成绿洲,和墨玉县、皮山县的绿洲连到一起,灌溉面积可以达到42万亩。

河畔桃园迎丰收 巧用水源保灌溉

和田地区沙化严重的土地喝上了来自沉沙调节池的水。那么,紧邻河水的村庄,种植的大都是用水量较大的作物,比如桃子、葡萄、水稻等,如何做到高效用水呢?

和田县拉依喀乡卡勒维村紧邻喀拉喀什河,丰富的水资源,加上昼夜温差大,让当地出产的土桃皮薄汁多。最近,正是桃子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种植户们正在忙着采摘。

总台记者 崔宁:这是当地桃农自制的一款特别简单又实用的工具。树上的桃子带有很多绒毛,还吸附着很多灰尘,如果就这么卖,品相不太好。大家就把这个桃子取下来,放在这里来回晃几下,因为纱布有摩擦力,而且又非常柔软,不会损伤桃子,所以处理过的桃子,品相就变得非常好,在市场上也能卖一个好价钱。

拉依喀乡卡勒维村土桃种植户 如则麦麦提·托合提如则:我种了10亩桃子,今年桃子特别好,10亩地桃子能有15万元的收入。

在桃园里逛了一圈,记者发现种植户正在给桃树喷水。老乡说,这是他们和科研人员一起研发的洒水机,可以按照土桃成长的不同阶段调节压力,以洒水喷雾的节水方法给叶面喷施水肥。

同时,桃园里也见不到传统的沟渠,而是修建了防渗引水渠,减少了水流失,提高灌溉效益,做到用好每一滴水。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把村民手头上零散的桃树整合成片、组合成林,开展规模化种植。

总台记者 崔宁:每天一大早,大家都会把自己摘下来的桃子送到村口的集市上来交易。这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土桃巴扎。土桃非常软,不容易储存和运输,之前被称为“只有和田本地人才能吃到的桃子”。现在随着交通便利和物流发展,这些桃子在这里交易之后,也会在最短时间内运往乌鲁木齐甚至更远的地方。

在土桃巴扎,记者遇到了种植户麦麦提敏,今年他家种了13亩土桃,供不应求。

拉依喀乡卡勒维村土桃种植户 麦麦提敏·麦提图尔荪:我自己的不够卖,我在周边的朋友和邻居家买,然后组到一块发货。一两吨的话,我们用航空方式运出去,如果是一百吨以上的订量,我们用冷链车这样的方式送到他们手里,北京、上海、深圳都有。

现在,拉依喀乡有7个村种植土桃,面积超过了4500亩,产值6000多万元,全乡人均收入超过12000元。拉依喀乡的变化是和田县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整合田地、林地,修建农田水利设施,水稻、葡萄、桃子、石榴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对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提升景观,发展乡村游。茫茫沙海间,一座座村庄在绿洲河谷中点缀,生机无限。

大街小巷看不一样的和田

在和田地区,不仅有质朴自然的田园乡村,还有热闹繁华的市井街道。除了和田玉,这里还有332项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总台记者 崔宁:这条河是和田河的两大源流之一——玉龙喀什河,当地人把它叫作白玉河;另外一条喀拉喀什河,意思是黑色的玉,当地人把它叫作墨玉河。闻名天下的和田玉就主产于这两条河流。

从沙漠到绿洲,受河水滋养的和田不仅有著名的和田玉,还有许多浆果花卉,人们把它用最原始的方式磨碎,把浆汁涂在丝绸上,便有了色彩斑斓的艾德莱斯绸,可以把大地的颜色穿在身上。

某艾德莱斯手工店店长 布威佐日罕·麦提如则:这种黄色是用藏红花染的,这是用核桃皮染出来的颜色,这是用茜草染的颜色,这是用槐树花染的颜色。

和田有三宝:玉石、丝绸和地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手工丝绸扎染的光泽依然在地毯上熠熠生辉。

总台记者 崔宁:这是一块会变色的地毯,因为地毯里融进了丝绸,所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颜色变化。

新疆非遗产品负责人 麦吾兰·穆合塔尔:我们这条地毯已经有六十多年历史,染色工艺是植物染色,现在会植物染色的大师很少,找到这个工艺也很难找。

走在和田的大街小巷,每一个角落都有和田独有的特色,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城市业态越来越丰富。

总台记者 崔宁:烤肉有十几种,烤馕有十几种,在和田大到烤西瓜、烤南瓜,小到烤各种各样的蛋,真的是“万物皆能烤”,没有什么食物是不能烤的。

当文化浸润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旺,和田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感受着和田的美食与文化,也见证着它的发展与变化。

成都游客 陈小蓉:很好,简直出乎意料,原来不知道这么好。我祝愿和田的今后会越来越好。

深圳游客 叶秋芬:感觉大家很热情,而且特别容易沟通交流,我们都是一家人,大家都非常快乐。

近年来,水利部门围绕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实行三河连调、错峰下泄,最大限度缩短塔里木河季节性断流时间。同时,在和田地区及相邻地区修建水利设施,高效利用水资源,不断扩大灌溉面积,逐步构建起丰枯调剂和多源互补的流域水网格局,既保障了自然生态,也支撑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责任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