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杨
“有逾期也可以办理贷款,我可以针对您的个人实际情况做贷款方案,实在不行,您也可以找一名‘担保人’,只不过有资产抵押会更易申请。”一位自称来自银行信贷部门的工作人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记者调研发现,近期市场又现AB贷等灰产生意。这类营销电话绝大多数不是银行工作人员打来的,而是贷款中介。他们做着帮助金融机构“拉客”的生意,为用户提供不同贷款方案赚取相应收益,但在具体操作上暗藏玄机。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消费者须选择正规贷款渠道,勿轻信营销话术。
模糊话术引人入套
“AB贷”通常是指因A资质不够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审批,便在不法贷款中介游说下,寻求资质较好的B为A担保,用B身份信息申请贷款。记者调研发现,不法贷款中介通常打着银行旗号,隐瞒贷款关键信息,做起AB贷生意。一般来说,信用良好、具有稳定收入来源等资质的人会成为B角色。
刘琳,一位在上海上班的白领,囿于人情世故成为B角色。刘琳向记者表示,最开始她的好朋友声称,需要借用她的征信去代收一笔钱,最后去打印了征信报告才知道是贷款,又带她去了一个贷款公司。其间,贷款中介一直强调,不需要签材料,看征信就可以代收。
“后来说我的征信不过关,只能加上我朋友的征信一起申请贷款。签了一份材料之后,中介又说,相较之下,我朋友的征信更差,只能用我的身份信息独立贷款。放款后到我卡上,我再转给朋友。”刘琳说,她的征信明明很好,无逾期,且稳定交五险一金。
刘琳补充说,这个贷款中介拿着她的手机申请了好多银行的贷款,总共贷了100万元。他们解释了很多,但是重点的费用、风险等信息都没有解释,比如20%的服务费。“我当时满脑子想着只是帮忙做个征信而已,根本没注意他诱导我入套。”刘琳说。
记者注意到,刘琳签署材料显示的助贷中心是上海欣机会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公司于2015年8月成立,经营范围包括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外包、金融业务流程外包等。
随后,记者假扮A角色,向北京、武汉等多家贷款中介了解贷款事项。尽管已经向中介表明自己有银行当前逾期等,征信不太好,但部分中介仍告诉记者,这并不受影响。
武汉某贷款中介说:“可以做非标单业务,有相关资产抵押会更好。这种业务一般是按人头批量申请,通过线下人工审核资质,贷款通过率会较高,但后期需要正常还款才可以。”也有中介称:“可以找一位好朋友帮忙提高征信,贷款还是你来做,跟你朋友没有任何关系。”
隐藏诸多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AB贷背后暗藏诸多风险。
首先,AB贷或涉及违法违规。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贷款都是有专门用途的,偏离目的,AB贷存在挪用贷款的可能。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说,也可能涉及部分机构无贷款业务资质,违规发放贷款。
辽宁瀛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季昂表示,A利用B的同情、信任等心理,由B签订贷款合同后,B将贷款资金交付给A,其中部分情形很有可能涉及诈骗罪。
其次,若A违约,则B要承担过度负债风险。多位受访者向记者表示,一般来说,A前几个月还款都正常,但大部分到后面就不还款了,最后自己欠下一大堆负债。
季昂表示,发生AB贷诉讼案件时,通常B被列为被告,B作为贷款的“帮忙人”,自己没有从借款中获利,背负了一大笔债务,又极难向A进行追偿,最后还不得不还款。
某国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当客户申请贷款时,如果客户符合银行的放款条件,银行就会审核通过发放贷款,但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不知道客户是否存在被骗而进行贷款。银行近期也在持续宣传提醒客户不要上当受骗。
监管重拳整治
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分析,贷款中介的存在,主要是因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尤其是很多潜在贷款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这给贷款中介提供了生存土壤。“贷款撮合收取一定费用也具有合理性,最大问题在于不法贷款中介存在不规范,甚至违法行为。”他说。
对于不法贷款中介,监管已有相关举措。2023年3月,原银保监会发布相关通知开展为期六个月(2023年3月15日至9月15日)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近期,多家金融机构公布治理成效,也有多地对线下不法贷款中介进行整顿打击。
如今,专项整治即将结束,不法贷款中介生存空间也被压缩。董希淼说,对于非法贷款中介,应持续加大整治,甚至坚决取缔。同时,也需要培养一批阳光下的合法贷款中介。
对于消费者来说,应选择正规贷款渠道。季昂表示,只要是需要提供自身身份证信息或者需要本人签字的材料,金融消费者都要慎之又慎,杜绝侥幸获利的心理,提高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