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人才培育模式已经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从单一型人才培养转变为高素质全方位综合型人才塑造,高校作为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枢纽,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准则,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并行,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其中,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教育目标。新时期,国内文化环境受国际文化影响较大,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支柱,要想实现强国育才的教学目标,就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将立德树人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全面融入三全育人理念,努力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三全育人是我国历经多年发展,不断总结过去以往教育经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旨在实现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和系统化培育,具体包括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通过此种教育模式,充分调动高校内外资源,搭建立体化、动态性人才培养体系,进而发挥高校人才培育的最大功效。
全员育人是指在高校教育阶段,全体教师职工都应参与教育工作,都应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都应具备普遍性育人理念,都具备一定的教育责任和教育意识,共同为培育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发力,无论是行政人员还是各级教师,无论是荣誉教授还是一线实验员都应参与立德育人这一过程,通力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全过程育人是指高校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教育行为要贯穿学生的整个成长学习过程,根据学生不同时期和不同年龄制定对应有效的教育培养方案,科学设定教学工作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深入融合,明确人才培育的重点。全过程育人不是简单的教学目标设定,也不是仅仅形式上的教学,而是一种致力于终身教学的教学理念,是对学生整个学习成长过程均起到积极作用的教学方式。
全方位育人是指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培育,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还要关注学生品质、心理、能力、兴趣等多个方面的培养,大学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且具有实践性和教育性。以学生大学教育内容为基础,确保学生整个成长发展阶段的需要均能涉猎,实现学生全方位进步。
三全育人实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调动各方教育资源,以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为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校教育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将三全育人理念有机融合,搭建高质量教育平台,实现科学、动态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全育人融入高校立德树人要始终坚持整体育人、全程育人和全面育人三个原则。一是整体育人原则。当前,高校始终坚持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三全育人在实施过程中不是简单独立的教育模式,而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院校各部门、各专业、社会各类组织和家庭通力协作,集中有限的力量共同服务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知识培育。工作中群策群力、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共同为教育和引导学生发力,最终形成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格局。二是全程育人原则。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打破传统教育意义上的时间束缚,不以课时长短进行衡量,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教育,而是一种长期性教育、连续性教育,育人行为伴随学生成长全过程。学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因受教育和接受知识程度不同,对外界事务的认知也有明显差异,因此,在育人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所处的阶段,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全过程育人原则,以达到既定教育目标。三是全面育人原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最终教育方向,现代教育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专业束缚,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高校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以线下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拓宽教学路径,以学校为基础,吸引社会资源,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形成全方位育人。高校始终秉持开放、自由的教育宗旨,倡导学生积极探索,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其提供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便捷的知识获取途径,也为大学生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信息,其中一些非主流价值观念和违背中华传统道德的思想充斥其中,对学生三观的培养难免带来影响。高校不仅是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主阵地,还是品德培育的核心区,常规的高校教育更加独立,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独立,行政人员与教学人员互不干涉,辅导员日常生活辅导工作与教师日常知识传授工作相互平行,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其中,全面激活教职人员职责,充分发挥全体教职人员作用,既要确保专业讲师讲专业,也要实现专业讲师讲政治,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全身心投入学生培养任务中,发挥各自所长,全面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的实效。
现代高校教育模式已经逐渐打破常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虽然传统高校教育管理方式更加注重教学管理的专业性、行政管理的高效性和教学管理的严谨性,但工作中交叉区域少、交集内容有限,对学生综合培养力度不足,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其中,全面整合高校人才培养资源,更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专业的发展,让专业与时代发展始终保持同频共振,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认识和民族认同。三全育人充分调动校内教师,实现校内各专业进一步协作,实现学生教育、专业管理、行政管理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在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综合指导。
高校肩负立德树人重要职责,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常以人才培育能力为标准,三全育人理念实现高校内部高度协作,合理、科学调动教师资源,实现岗位最优配置,发挥各类教学资源作用,最大程度确保学生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平稳、全面发展。三全育人是高校人才培育的“催化剂”,既帮助学生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在高校阶段塑造正确、积极的品德修养,三全教育发挥所有教师力量,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在生活中培养良好品德,在社团中形成正确荣誉观念和集团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养成积极正确职业取向,从根本上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短板,全面激发每一名教职工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切实发挥各类教育资源作用,确保实现综合性人才培育的教育目标。
要积极引导教师发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作用。要确保高校教师思想认识清晰,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民族观念,以身作则,在课程教学中和日常生活中始终知行合一。高校教师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接班人的“筑梦师”,只有确保教师灵魂纯洁,品德高尚,才能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是首要前提。要加强对教师入职审查、岗前培训、岗内轮训和学期考察、民主调查工作,让教师深刻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深刻认识自身工作的价值,要经常性地对全体教职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常用选树典型、民主评议、个别谈话等方式确保教师队伍思想稳定。要构建专业能力强、自身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要树立友善、温润、严学的教风,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培养一支能力突出、品德高尚的教师团队。要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引导和感化学生,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传递知识和思想,切实发挥高校人才培育的作用。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制度,进一步健全师德准入制度,做好新教师政治素养和品德审查关,组织部门、纪检部门、科研部门要通过多方面采取实地调查、发函调档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师职业素养、个人品德、学术品行等情况,重要科研岗位要申请公安机关进行调查。
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培养需要高校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高校要高度重视干部管理,切实发挥干部职责,尤其对关键岗位、关键部门把好选人用人入口关。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阵地,其宗旨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一切行政工作和教育工作都要从“为学生服务”角度出发,高校各级管理干部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认识和理想信仰,既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和公共管理服务工作,也要切实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任何高校教职工人员都有机会接触高校学生,要始终端正品行,注意言论,严格要求自己,高校校园处处是课堂、人人是教师,要切实发挥全员育人理念,做到高质量育人。要突出管理干部育人作用,在管理工作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如宣传部门要做好思想品德宣传,建设网络宣传平台,后勤服务部门要利用食堂、宿舍、校园环境倡导维护公共设施、勤俭节约的美德,用专业的知识在管理岗位上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
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是全程教育,要贯穿学生整个成长阶段,努力做到教育无空隙。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前往往会有三个月左右的空白期,此阶段他们摆脱传统教育束缚广泛接触社会,对学生品德培育也非常重要,高校可以以录取通知书为载体,要求学生按照要求阅读必读书目,并告知入学要求和入学考核,让学生提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通过阅读选定书目提前感受立德树人学习氛围。招生部门要结合学科专业、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等,在调查了解录取生源学生认知水平、理解判断能力有针对性地推荐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可以提升自身思想政治认识的书目,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奠定基础。在校期间,学生对外界知识充满好奇,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敢于探索未知领域知识,高校要始终围绕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爱好,鼓励学生参加或组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在认真学习专业课程以及思想政治必修课的基础上,适时安排思想政治选修课,丰富选修课内容,如哲学课选修、古典文化课选修、传统文化课选修等,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有机结合,课程要涵盖学生大学整个学习阶段。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对培育新时期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队伍管理建设水平、坚持全程教育等方式,全面提高高校立德树人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才学兼备、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
作者:吴晓莹,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