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基础和文明目标。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也是文明的灵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必须把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文明基石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不断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迈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密不可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包含文明复兴。概括地说,就是要建设将历史和当代、中国和世界、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统一起来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承中华文明,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书写的中华文明新篇章,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包括文化的力量和文明的厚度,需要文化和文明的支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石,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明支撑。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要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成果。中国式现代化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些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构成。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个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建立在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基础上,是“两个结合”的产物,究其实质、内涵、特征而言,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追求现代化是世界潮流,人类文明在这一潮流中走向现代文明。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本色。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赓续人类文明的薪火。各国历史、文化、制度不尽相同,形成的文明也各具特色,共同创造基于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中华文明大格局大气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既有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华文明的中国特色,为促进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二、“第二个结合”筑牢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脉和根脉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途径。坚持“两个结合”,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质、中国实际的实践活力、中华文化的民族根脉。“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只有经过这个结合,才能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同时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经由“第二个结合”,既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根植了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又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厚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和前提。割断了自己的魂脉和根脉,就会犯下颠覆性错误。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筑牢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脉。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党领导人民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根本所在。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下,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步步走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进步,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显示出光明前景。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保证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代表先进生产力、走在时代前列、属于人民的现代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然要求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机融入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最新思想成果,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引领。
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沃土,筑牢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脉。对于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明的中华民族来说,现代文明不能数典忘祖,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不是隔绝、隔断的,而是有着历史的连续和承接、扬弃和更新。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许多思想理念,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然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宝贵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现代化也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保证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永续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
三、坚持“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实现的,是在新征程上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实现的,也是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坚持“第二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成功法宝。
把握“第二个结合”的历史方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同向同行。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个伟大创举。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科学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揭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表明了党和人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自信,确立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要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里建设现代化,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确立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根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规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确立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要素,保证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性质。
把握“第二个结合”的关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融合的过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关键是“结合”。在这个结合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采用民族的多种形式,与民族的文化习惯、文化心理相适应,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更有利于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在力量,而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素成分转化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要素成分。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构成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风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价值追求,构成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智慧,构成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智慧源泉。这些结合的产物,同样也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涵。一个民族的文明最终要在人民中得到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淌于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之中,是连接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十分直接的桥梁。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让马克思主义更好地被人民群众理解接受,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大众化途径。经过“第二个结合”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高度契合、有机融合、内在统一,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现代文明。
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着眼点,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二个结合”着眼于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将其有机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推动“双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在“双创”的过程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内涵,使其保持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就是不将其当作一成不变、不可改变的思想文化,而是使其优秀的文化内核,在同人类最为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相结合的过程中,在经过中国式现代化洗礼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文化生命体,实现凤凰涅槃式的转化,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就是要将其作为一条源源不断、愈益壮阔的江河,有其源头、有其支脉,历经不同历史时代,汇聚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精华,特别是融汇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思想文化、时代文明新成果,成为具有新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就是要站在世界和时代的高度重新认识中华文化思想和智慧的价值,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内在契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融合,用新的实践新的思想丰富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把握“第二个结合”的成果目标,在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代的丰富发展,融入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凝聚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文化成就,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更加自觉主动地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为有机、更为紧密地融为一体,构建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从党的全面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构建中国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网络文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方面,指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
来源:《红旗文稿》20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