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办赛理念中的“节俭”,还是办赛特色和办赛要求中的“简约”,精打细算、花好每一分钱,始终是杭州亚运会的一大宗旨。简是“减”,减去的是不必要的支出、更是不必要的浪费;简不是“减”,剥丝去茧、化繁为简之后,取得是比“加”还要大的效果。
简而不减体现在场馆建设中。杭州亚运会56个竞赛场馆中,有44个是改建或者临建,新建场馆只占1/5,31个训练场馆则全部为改造场馆。如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是亚运会手球比赛场馆,改建时,包括近4000个观众席座椅在内的原有设施都得到了保留,必须要更换的地板,拆除下来后也被送往淳安县一所中学继续发挥“余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从篮球馆升级改造成击剑馆,场馆内已经“17岁”的观众席座椅经翻新,再次“上岗”等等。非得新建的,也是提前算好账。如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建设板球场时,学校反复研讨设计方案,仅场馆建设一块就省下了至少1200万元。竞赛场馆也好、训练场馆也罢,“能改不建”成为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的重要原则,减少增量、用好存量,让每一项赛事都能顺利进行,就是最好的“不减”。
简而不减体现在赛后运营中。针对赛事器材和设备,杭州亚运会遵循“能租不买、能借不租”的理念,关键看场馆赛后走向,如果今后功能不变、可持续利用,那么设施和器材该花的钱也得花,如果今后要转变功能,那就采取“能租则租、能借则借”的办法,减少资金开支和浪费。如承担自行车等赛事的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馆内椭圆形环绕场地的木赛道,由374片赤松拼接而成,是可拆卸的非永久装置,和馆内3040个座椅一样,采用了租赁的方式;再比如被称为“小白碗”的滨江体育馆,整套竞赛器材也是租赁的,赛后归还商家,可为场馆省下约200万元经费。减的是设施,不减的是场馆办赛标准,同样符合运动员比赛要求和观众的观赛体验。如临平体育中心体育场改建后,比赛草坪由5%的假草和95%的真草组成,持久耐用,节省了重复铺设的资金,还能够承办顶级足球赛事。
简而不减体现在盘活场馆中。56个场馆,如果只是用在亚运会,无疑是极大的浪费。如果说满足比赛的要求是“上半篇文章”,那么赛后的可持续利用是“下半篇文章”。亚运会还未召开,已有51个场馆制定了下一步具体利用计划,确定了运营单位。如杭州电竞中心,投入运营后,已经陆续举办了多项电竞赛事,场馆还兼顾了球类比赛、演唱会、博览会等功能,可满足多种需求,避免赛后闲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双赢”。不减的是什么?不减的就是场馆的生命,“赛时为亚运,赛后为城市”,每一个场馆,都会有它的新使命、新用途,还馆于民留下持久财富。
简而不减还体现在生活方式中。今年2月,《“无废亚运”提升行动方案》发布,明确亚运会期间办会物资回收利用率不低于50%;不使用一次性纸杯,减少采购一次性签字笔,减少纸张浪费,推广使用可再生纸张;推广“无瓶”行动,倡导自带水杯等等。为了让低碳无废理念深入人心,亚运村为每一位入驻“村民”都打造了个人低碳账户,每个人可通过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方式来进行积分,兑换小礼物。在住宿房间,洗漱包用的是具备防水功能的环保面料,衣橱里为住客备好的衣架,并不是常见的塑料材质,而是由麦秸秆制成。不减的是什么?不减的就是简约环保理念的发散。十几天里,大家共住亚运村,一举一动,都会相互影响着。十几天后,相信大家也将这简约环保的理念,带回到各自的家乡。
简约而不简单,它体现的,是一种城市的自信与底气,不大拆大建,赛事依然筹办有序。“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简而不减的杭州亚运会,一定会成就一届精彩而又经典的亚运会!
来源:中国蓝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