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武汉汉剧院演员带来的精编版汉剧《王昭君》在“船长9号”游轮精彩上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摄)
9月30日,“知音号”推出“摩登时光”白天场,游客在码头打卡拍照。(通讯员 吕婕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严芳婷
金风玉露,中秋佳期,百舸千帆竞风流。
9月28日,“知音号”姊妹船“古琴号”下水,这颗“水上钻石”不久后就将与公众见面。
今年“双节”,长江游船再度引燃武汉旅游热点,粤汉码头、武汉港23码头等多个码头前人潮熙攘,不少航班在假期前已被订满。
在甲板上赏沿岸风光、听琴音袅袅、体验长江灯光秀,成为游客来汉的必选之一。
据统计,往来三镇的游船已增至13艘,它们搭载慕名而来的游客,穿梭于两江四岸,续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
“白加黑”领略老武汉风华
“月下的花儿都入梦,只有那夜来香,吐露着芬芳……”9月30日,伴随温柔的钢琴声和慵懒的男低音,“知音号”怀旧舞池中央,一场复古爵士音乐会正式开场。
今年“十一”假期,“知音号”推出4场“摩登时光”白天场,开启“白+黑”不间断模式。
自2017年开航,“知音号”已成为武汉的文旅名片,每晚游弋于长江两岸。此次推出的白天场,却有着不一样的韵味。
当天下午2点,“知音号”入口通道早已排满游客。“这次上船,专程订了旗袍、化了复古妆。”盛装打扮的江苏游客方小姐说,码头上的报亭、栈桥,船上的吧台、舞池,都是她早已锁定好的打卡点。
船行江中,游客在船舱“入画”,也触摸着“老武汉”的历史。“知音号”四层的“老武汉时光旧物展”吸引了不少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照片和民俗器具勾起了不少游客的回忆。
“我小时候就在汉口出生,家里原来的熨斗和烛台,和这里展示的一模一样。”从河北来游玩的方先生正带着孙子一一辨认这些“阔别重逢”的老物件。
截至目前,8天假期中,“知音号”白天场10月4日前的门票已基本售罄,而晚上的演出只有10月6日当天还有少量余票。
江风中听取楚汉风韵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中秋节当天,“船长9号”游轮再度举办戏曲上船活动。当晚7时,在游客们的簇拥中,精编版汉剧《王昭君》准时开幕。
“西风紧,暮色浓,落叶纷飞。半轮月,挂树梢,洒下清辉……”借万里长江为舞台,以绚丽灯光秀为幕布,“昭君入宫”“梦中相会”“出塞和亲”等片段轮番上演。
“王昭君本来就是湖北兴山人,再加上汉剧中独特的汉味唱腔,十分具有地方特色和代表性。”武汉汉剧院演员刘莹介绍,该院新编的大型历史剧《王昭君》取材于“昭君出塞”的故事,曾在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
为了让普通游客在游览长江的同时更好地体验楚汉风韵,武汉汉剧院将时长2个半小时的剧目缩短至20分钟,保留其中的经典部分,并以旁白串联起剧情。
“头一回在江上听戏,两岸的美景和船上的表演让人目不暇接,武汉的文艺气质令人印象深刻!”河北游客左先生说。
武汉既是著名的水运码头,也是享誉全国的“戏曲大码头”。“船长9号”已多次与武汉楚剧院、武汉汉剧院合作,将戏曲演出搬上游船,持续打造具有武汉城市特色的流动剧场“武汉戏曲大码头长江剧场”。
游船矩阵,满足个性化游玩需求
长江、汉水穿城而过,江城绵延的水系,吐纳着“百湖之市”的日常与传奇。
对天南地北的游客而言,乘船游览,是解码这座城市的绝佳方式;对武汉来说,长江主轴和两江四岸核心区也是该市旅游最核心的资源。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之间的区域,目前已聚集长江灯光秀、“知音号”、夜上黄鹤楼等三个大型实景演艺项目,重要性日趋凸显。
近年来,武汉逐步形成观光、餐饮、看剧等多元化的长江游船矩阵,长江夜游品牌不断上新。既有《知音号》、船长9号等融合武汉文化的“长江剧场”,也有君旅号、两江晴川号等悠游长江的美食船,还有寄托着老武汉情怀的武汉轮渡。
品种丰富、各具特色的长江游船项目,串联起武汉日游、夜游和水陆联游的多样线路,成为长江上永不落幕的“流动盛宴”。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就在古琴台畔,古琴号将与知音号形成产品联动,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服务需求。”武汉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古琴号游轮下水试航,必将进一步引爆武汉游轮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