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范慧瑾 通讯员李伟 袁聆彬 邓孝锋 潘媛)10月13日上午,长青(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青生物)701车间的内操工余红苹像往常一样,来到公司中控室内操岗上班。在接到车间进料操作指令后,她先是与车间核实并确认相关事项,然后熟练地在电脑上启动了发料程序。随后,计算机自动控制进料过程,余红苹与现场外操工实时保持联系,对发料的全过程实施现场与远程监控,确保安全。
这是长青生物日常生产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幕。偌大的车间里,整洁、宽敞、明亮,机器正有条不紊地自动运转着,完全不需要工人手动操作,所有生产全部实现智能化。
这一切,是公司打造“智能制造”样板工厂带来的最直接改变,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化工企业生产的传统印象,也让这家精细化工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成为宜昌市乃至湖北省的精细化工“样板工厂”。
微通道反应极大降低安全风险
长青生物是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青股份)的全资子公司,长青股份从50多年前的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一家乡镇企业,发展成国内最大的二苯醚类除草剂生产商和出口基地,产品线涵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三大系列30多种原药、100余种制剂。
2019年12月,长青项目在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落地,总投资25亿元,主要生产国家鼓励类的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原药和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植物保护领域。
长青生物总经理张琳介绍,公司的生产工艺包含硝化和重氮化两种危险化工工艺,从该项目立项开始,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就要求企业进行(微通道)全流程全自动化设计。长青股份与清华大学及康宁公司分别合作开发微通道反应化工技术,对长青项目的工艺进行了可行性筛查,最终选择在氟虫腈生产中的重氮化工艺过程与氟磺胺草醚生产中的硝化反应过程采取微通道反应器,并相继通过了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完成了工业实验,并于2021通过了相关工艺变更手续,获得专家认证。
与传统的釜式反应相比,微通道反应的反应器体积由3000升减小为0.5升,持液量不足500毫升,反应通道最大直径不超过3毫米,反应时间由釜式反应的12小时缩短为3秒钟。“反应过程平稳且连续,完全不需要人为干预。”长青生物技术总工程师贺书泽向记者介绍。
微通道反应替代传统的釜式反应,让重氮化及硝化反应在本质安全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贺书泽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发生意外,传统的釜式反应爆炸相当于一枚炸弹的爆炸威力,而微通道生产线爆炸,就像是点了一个鞭炮。
“仅微通道建设一项,公司从研发、中试到生产,投入了1500万元。”张琳介绍。尝到了微通道反应的甜头,公司迅速在其他生产线进行复制,目前全公司已有五条微通道生产线在稳定运行。
智能系统护航企业安全发展
张琳介绍,长青生物在长青股份各地工厂中,率先实现了全智能化生产,是长青股份“全智能化工厂样板”。
“我们目前已实现DCS、SIS、物料及能源消耗、仓储物流、设备运行及管理五位一体智能管控,可以实时监测原料、设备、能源、仓储、质量安全等各项数据。”长青生物安全总监梅晋介绍,长青生物还搭建了人员定位管理平台、可燃有毒气体监测系统、双重预防机制等智能安全系统,实现全厂安全监测无死角,系统还将随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进行任务派发,提供处置建议。
记者了解到,长青生物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后,生产现场同一区域巡查人员不超过3人,无需现场手动操作。“原因就在于公司在智能化生产车间增设了海量的控制点。”张琳表示。
张琳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以703车间为例,增设了3000多个控制点。过去手动仪表大约1000元一个,现在全部为自动仪表,近万元一个。”看上去多花了不少钱,但现在车间不需要人来操作,安全性大大提高。”张琳说。
参观完微通道生产线后,记者团一行返回中控室,在中控室大屏上看到了自己在厂区的全部行程路线。
“这是挂在大家脖子上的临时参观证起了作用,这个参观证实际上也是一个人员定位终端。”梅晋介绍,通过定位终端与厂区信号发射器的交互,可以实时定位人员在岗在位与巡检工作落实情况。如果人员在某个位置超过5分钟没有移动,则系统自动发出报警。如遇紧急情况,则可以通过定位终端背面的SOS报警键一键报警。“双重预防机制运行系统的投用,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梅晋告诉记者。
内操工余红苹对安全生产智能化深有感触。“以前人工投料,每次都提心吊胆的,现在投料自动化了,大大减少了工人与物料接触的机会,确保了操作安全和工人自身的安全,同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也降低了我们的劳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