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春风化雨,三十年春华秋实。
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移民。百万移民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1992年向全国发出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号召。历经三十载,三峡工程巍巍矗立于峡江,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巨大综合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三峡库区日新月异,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正昂首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对口支援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三十年间,对口支援省市无私援助,成千上万的医院、学校、福利院、道路等公益设施相继建成,惠及库区群众。一批批对口支援省市和库区干部呕心沥血,心系库区发展,创新对口支援机制,写下人生最精彩的一页。广大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树立起了合作共赢的典范。
截至目前,湖北三峡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共受援对口支援资金1464.8亿元,其中无偿援助资金32.6亿元,引进知名企业和品牌100多家,为推动湖北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北京市
北京市援建的巴东县民族医院。
北京市援建的巴东一中北京楼。
1992年,北京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与巴东县签订第一份对口支援协议,北京市对口支援巴东县的序幕就此开启。30个春秋交替,北京初心不改、力度不减,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援助巴东,累计实施援助项目289个,无偿援助资金10.87亿元,全力支持巴东打赢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和脱贫攻坚战,为促进巴东移民安稳致富、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围绕五大产业集群,重点支持工业园区、生态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硒食品加工领域建设。围绕基础设施,在机关事业单位搬迁、搬迁后续配套、住房条件改善、道路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其中巴东县江南三镇易地扶贫搬迁茶店子供水项目,被水利部列为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围绕社会事业,支持巴东一中新校区、巴东县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围绕人才科技,先后选派16批47名优秀干部到巴东挂职,为巴东培训各类干部人才累计1.3万多人次。
上海市
上海市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上海孩子看三峡”活动。
上海市援建的夷陵妇女儿童医院。
自1992年以来,上海市无偿援助夷陵区资金7.623亿元,援建项目567个。
助力民生改善。援建宜昌市上海中学、东湖初中等28所学校,太平溪镇许家冲村等56个移民示范小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及文化活动广场,夷陵妇女儿童医院等10余所医院、卫生院、13所社会福利院、6个集贸市场。实施安全饮水、易地搬迁等精准扶贫项目25个。
坚持产业为重。先后援建了三峡移民就业基地、乐天溪移民生态工业园等标准化厂房,建成沪夷产业园、三峡国际茶城等产业园区。引进落户均瑶大健康、爱登堡电梯、娃哈哈等重点企业。
扶智赋能并重。上海市先后委派16批26名挂职干部来夷陵挂职,并接受夷陵区的干部、医生、教师赴上海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累计无偿援助资金3108.1万元,支持夷陵区开展移民就业技能培训和干部培训,培训干部、各类技术人才1万余人次。
深化合作交流。开通“静安·夷陵”号旅游专列,支持夷陵产品走出去。建立静安区街道与夷陵乡镇结对共建帮扶机制,并延伸至村居(社区)共建结对,推动学校医院共建共享。
江苏省
江苏省援建的秭归县第一实验中学。
江苏省对口支援落户秭归企业——湖北三峡中旖新能源有限公司。
自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确定江苏省对口支援秭归县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援秭归移民搬迁,为促进秭归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积极扶持秭归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民政、城市建设等,援建了县人民医院、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县二水厂、县福利院、县广电中心、县文化演艺中心等大批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从以无偿资金支持为主向开展经济项目合作为主,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率先在三峡库区兴办江苏工业园区,动员引导AB集团、露源茶厂、中旖新能源等企业来秭归投资兴业。
在南通、常州、扬州、镇江、泰州、盐城六市为秭归举办党政干部培训班、移民就业技能培训班等,重点提升干部经济工作能力和移民就业能力,先后安排100余名干部到六市挂职锻炼。
截至目前,江苏省各级各部门共计无偿援助秭归资金及物资折款2.1亿元,援助经济合作项目25个,援建重点社会公益项目50多个,培训党政干部和专业人才1900多人次,每年帮助销售农副产品2000多吨。
湖南省
湖南省援建的兴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湖南省引进企业建设的普安万亩白茶基地。
自对口支援兴山以来,湖南省先后有25个厅局、4个市和11个大型企业结对支援兴山,累计无偿援助资金1.49亿元,援建项目130个,培训各类干部人才450人次,交流用工信息5000多条,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有效助推兴山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对口帮扶方式,采取结对支援、量化任务,开展“一对一”帮扶。将规划目标分解到省直单位和4个市,实行一个系统支援一个单位,一个市支援一个移民乡镇。
将库区民众生活条件改善、生活保障提高作为检验对口支援成果的“试金石”,重点实施了平水村板舍公路、兴山县外国语小学、兴山县体育馆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聚焦基础设施提升,实施昭君镇客运中心、峡口清水河移民小区等项目,助力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聚焦移民安稳致富和产业发展,实施普安万亩白茶基地、开发区创业孵化园等项目,不断增强库区“造血”功能。
累计帮助培训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致富带头人等450人次,为兴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援建的三斗坪镇农村福利院。
黑龙江省为夷陵区举办电商直播培训班。
1992年以来,黑龙江省无偿援建夷陵区项目70个,支援资金及物资共计2800万元。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22批200余人次来夷陵考察,夷陵区12批80多人次赴黑龙江商议对口支援事宜,促进干部交流。
聚焦社会公益事业,援建三斗坪镇农村福利院、雾渡河镇农村福利院、邓村乡农村福利院;聚焦基础设施提升,援建高家冲村安全饮水及文化广场、柏果淌村安全饮水、冯家湾移民小区改造等项目;聚焦便民富民,援建三斗坪镇移民就业中心、石牌村文化中心、莲沱村便民服务中心、营盘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等。
自2011年起,帮扶夷陵区首批柑桔出口俄罗斯,夷陵农产品出口得到快速增长,年出口柑桔300多吨。2022年以来,黑龙江省新增对夷陵区专项资金150万元,支持夷陵“电商直播基地+平台”建设。以此为契机,两地有望在经济协作方面达成更多成果,成为跨省域商务支援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山东省青岛市
青岛市开展“三峡孩子看青岛”活动。
青岛市援建的青宜产业园。
1992年以来,青岛市累计无偿援助夷陵区资金9788.1万元,援建项目185个。
增进民生福祉。累计援建项目74个,支持九四希望小学、三峡高中等15所学校基础设施改善;支持夷陵医院等7家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备更新升级;援建许家冲村等15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等;改善4个乡镇养老机构条件和环境;援助资金920万元建设农贸市场、墩子河流域生态治理。
助推产业发展。累计援助资金1130万元,改造柑桔园、高效茶园2300余亩。先后援助资金3700万元,助力夷陵区规划建设“青岛工业园”,重点培育了宏裕包材等12家规模工业企业,带动移民群众就业5000余人。通过对口支援平台,澳柯玛、嘉源食品等企业落户夷陵。
深化合作交流。夷陵区教育、卫健、招商、旅游等部门先后与青岛市对口部门开展互动合作。夷陵区农副产品企业连续多年参加在青岛举办的“食品博览会”“亚洲农展会”“消费协作月”等各类展会,累计销售农副产品2000多万元。在青岛市山东会客厅搭建夷陵区形象展示馆,为夷陵招商推介搭建了平台。先后在青岛举办各类培训班29期,培训各类人员1309人次。2023年起,夷陵医生、教师等赴青岛跟班学习,为夷陵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青岛经验”。
辽宁省大连市
大连市引进对口支援项目——朝天吼房车露营基地。
大连市开通对口支援宜昌直航航线。
大连市按照“大连所能,兴山所需”,强化资金项目帮扶,注重产业合作开发,累计向兴山县无偿援助1.785亿元,援建项目139个,培训干部人才950人次。
拓展结对帮扶。大连市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普新区分别与兴山县古夫、峡口、昭君3个移民乡镇结对,大连市法院、检察院、交通运输局等分别与兴山县对应部门结成“一帮一”对子,大商集团、建设投资公司等企业也以多种方式支援兴山。
深化产业协作。借助大连进交会、农博会、赏槐会等平台支持兴山产品“走出去”;安排资金帮助改善产业基础设施,实施新县城苗木基地、普安万亩高效有机茶园等项目,带动兴山产业发展;大连市经合办牵线搭桥,促成高岚房车露营基地、“兴海相连”扶贫产品合作,并积极推动大连化物所、英特尔、融科储能与兴山县属国有企业兴发集团深化合作。
开展“提智”工程。大连市把提高干部素质和专业技术人才交流作为对口支援兴山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建立常态培训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湖北省武汉市
秭归县城武汉路。
武汉协和医院与秭归县中医医院开展远程会诊。
对口支援工作开展30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对口支援秭归各项工作,援助资金及物资折款共计1.36亿元。
支持县城武汉路、移民小区改造、凤凰山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和县一中、县人民医院、县全民健身中心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展秭归长江公路大桥等8个经济项目的合作,完成投资约17亿元。培训党政干部和专业人才3300余人次。
30年来,在武汉市的援助下,秭归移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对口支援工作实现从“输血型”到“造血型”、兼顾“绿色与增长”,为秭归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