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郑雅曼)这里,有“每百步一座亭”的风景,更有一个亲民便民的人民法庭——百步亭社区人民法庭。在“全国文明示范社区”百步亭社区内,百步亭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锚定综合性人民法庭定位,充分发挥社区法庭贴近社区居民的优势,做深做实“抓前端、治未病”,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擦亮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底色。
“立审执”一体化,打通全流程司法服务链
“执法公正 调解暖心”——当事人刘女士带着锦旗,专程来到百步亭法庭,向法官表达感谢。
这是一起家事纠纷。2010年,刘女士与王先生登记结婚, 婚后一年王先生因病去世,刘女士与王先生父母十年间再无联系。因王先生婚前购买一套房屋,其去世后刘女士继续还贷,至贷款还清,王先生父母因治病养老需要,起诉要求分割遗产、继承房屋,双方对簿公堂。
为解开双方心结,法官释法理、讲人情,“庭前庭后”、线上线下,多轮调解。经过反复沟通,王先生父母同意刘女士向其支付补偿款后继承房屋。在法官的主持下,不仅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还立即进入履行阶段,刘女士两天内筹集了全部补偿款,打入王先生父母账户,两位老人也主动来汉协助办理过户手续。
正是通过“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这起纠纷得以圆满化解。2022年8月,百步亭法庭开始实行“立审执”一站式诉讼服务,立案、审判、执行“一窗受理”“一窗通办”,切实推动案件当庭履行、判后督促积极履行,让当事人在法庭即可实现“一起案件、一个流程、一个地点、一个窗口”就能彻底解决矛盾纠纷,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立审执一体、化零为整,打通案件流程性环节壁垒,构建群众‘家门口’的司法服务链,让人民法庭真正成为定分止争的前沿阵地。”百步亭法庭庭长说。
共奏“大合唱”,构建“无讼社区”建设联动网络
在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的道路上,百步亭法庭推动解纷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努力蹚出一条多元解纷新路子,化解矛盾纠纷不演“独角戏”,齐声共奏“大合唱”。
“我是百步亭法庭的特邀调解员,有什么事,坐下来,慢慢跟我说。”不久前,在“中国好人”陈立昌的调解下,两家本因漏水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的老邻居,最终握手言和,主动签订调解协议,商议房屋维修方案,前后不到两个小时,纠纷已消、案结事了。
在百步亭法庭,像陈立昌一样从事调解工作的调解员们,参与和见证着“无讼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近年来,百步亭法庭学习借鉴百步亭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法官进网格常态化,形成“法官+网格员+社区律师”的联动模式;分片对接9个居委会,吸纳9个群众自治组织,建立“9名居委会书记+9名社区综治委员”的调解员队伍,带动100名党支部书记成为调解生力军,共同构建专业化、多元化、全覆盖的矛盾纠纷大调解联动网络,推进多元解纷,最大程度实现“小事不出网格、矛盾不出社区”。
近三年,百步亭法庭辖区诉讼案件连续下降,2022年万人成讼率仅24.2件/万人;2023年以来诉前调解成功案件60件、诉讼案件调撤率达63.64%,“无讼社区”建设见行见效。
共治机制“上新”,“小法庭”融入基层“大治理”
如何发挥社区法庭扎根基层、面向群众的独特优势,服务好、保障好基层社会治理?
带着问题,百步亭法庭的法官们走进社区,一场“法治夜校”活动就此展开。
“各个单位要强化互动,尽可能把纠纷化解在邻里之间”“要广泛调动居民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营造更加浓厚的法治氛围”。伴着夜色,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百步亭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着自己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看法,气氛热烈。
有了方向,百步亭法庭持续延伸审判职能,联合百步亭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所、城管中队建立完善“三所一队一庭”解纷机制,针对诉源治理等问题开展专项研讨,发出司法建议;与社区、苑区信息共享,就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事项提供法律意见,2023年以来共同化解相邻关系等纠纷62起;面向社区群干开展法治讲堂、法治夜校等活动,走进校园、企业普法咨询,通过“点单式”“互动式”普法宣传,让司法服务更有温度。
“法庭+”机制的“挺进”,不仅带来了治理效能的“升级”,更重要的是传递了法治观念,“点燃”了居民对基层社会治理的信心和热情。
“哪里有需要,人民法庭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江岸区法院将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桥头堡’作用,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契机,持续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法治力量。”江岸区法院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