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五处钖穴位置。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特约撰稿 周进芳 魏荣冰 陈新闻 报道:汉水流域的麇国始于殷商末期公元前1100年左右,至今有3100多年。至于麇国的都城,学术界早就定论为“麇都钖穴白石滩”。据2009年《鄂西北考古与研究》考古报告,白石滩为今湖北省郧西县羊尾镇老观庙村。鲜为人知的是,陕西白河县曾借用湖北郧西县白石滩“白石风帆”景观名称整整350年。
麇人由山东迁徙至汉水流域
关于麇国历史,研究论证有“三难”:一是国名“难认”,有麇、麋、微等多种叫法,容易混淆;二是疆域“难界”,陕西白河以及湖北郧西、郧县(现郧阳区)、丹江口、房县等多地曾属于麇国,近20年文旅兴起后多处争抢都城;三是锡、鍚、钖字形“难辨”,许多学者望而却步。
据1988年《楚源流史》、2000年《郧阳古国》、2010年《十堰移民史》等文献及研究,麇国原名微国。舜、禹时期微国居微乡,今山东省梁山县北运河入黄河处。后来夏、商磨擦,微与夏是亲族而受到商的打击,其地被上甲占据,上甲由此改名为“上甲微”。微族只好渡黄河,越太行山,进入夏的腹地——今山西东南潞城县。这是麇(微)第一次大迁徙。
商王武乙时期(公元前1147—公元前1113年),微国再次强大,甲骨文记述为“微伯”,对商构成威胁。后来商王廪辛伐微,俘获微的首领。微遭此重创后,其中一支迁到今陕西眉县境内,依附周国,仍称微,亦称眉、微眉。这是麇(微)第二次大迁徙。
商王文丁时期(公元前1113—公元前1102年),殷商西土的周国暗中积蓄力量实施灭商计划,周文王把都城从岐(今陕西省岐山县)迁到丰(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迁都前不允许新都城周边有威胁势力存在。势力渐强的微国被迫越过秦岭迁居汉水上游钖穴白石滩,改称麇国。
公元前1100年左右,麇国在汉江流域替代国立国后,成为周国安插在汉水流域的“内应”,协助周文王“化行南国”、周武王“经营南国”。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孟津观兵”、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两次重大事件,汉水流域的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八国千里奔袭,要聚汉水、溯甲水、越秦岭到指定地点集合。麇(微)国是周族灭商计划的忠实参与者、联络者、执行者。
西周建立后,麇国迅速发展成与庸国匹敌的大国。据《汉水文化史》记载:“周代的麇国,是立国于今鄂西北和陕东南交界的汉水两岸的一个方国,领有今湖北郧县、郧西和陕西白河县的大部,及湖北房县、丹江口和陕西旬阳的一部,其势力强盛时,亦曾占有与鄂毗邻的豫陕两省其他一些地方。”麇国的范围即今陕西旬阳、白河,及今湖北郧西、郧阳区、张湾、茅箭、丹江口、房县,范围远远超过了郧西过去的甲国、商国、钖国。
麇都在钖穴白石滩
麇国是春秋时的大国,都城在哪儿?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17年冬天,逐鹿中原的楚穆王与陈恭公、郑穆公、蔡庄侯等领兵驻扎在厥貉(音 jué mò,今河南项城),准备攻打宋国。麇国本不愿意参加,因受楚国的胁迫才加入会盟。开战前夕,国君麇子悄悄溜走,楚穆王很生气。第二年,楚国讨伐麇国,一直打到麇国的都城钖穴。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灭麇,麇人由钖穴迁往今湖南岳阳麇子城。
古代灭国以攻陷敌方都城为标志,麇国的都城就是钖穴。清《五礼通考》记载:“麇都钖穴。”2002年《楚国史》记载:“钖穴就是麇都。”
钖穴是什么?1983年《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记载:“春秋时其锡已空,仅存矿穴,故曰锡穴。”意思是锡已采空,仅存矿洞,俗称锡穴。锡穴,就是曾经出产过锡、铅的废矿洞,今称钖穴。
钖穴在哪里?据《汉书·地理志》及专家研究,汉代以前只有今云南石室山、贲古和湖北郧西有锡矿。云南距朝歌太远,郧西锡矿成为国矿,“莽曰钖治”就是因为郧西锡矿丰富。
从商朝至今,郧西及周边钖穴记载有五处:一是今羊尾白石滩。据《路史》等书籍记载,公元前1400年左右,羊尾建立了钖国,都城在羊尾白石滩。公元前1100年,麇国取代钖国。二是南钖穴山。位于今羊尾集镇对面,今郧阳区胡家营漆沟东部溜子山、火烟梁子。三是北钖穴山,《郧县志》记载为阳穴山,始于西汉。四是马安锡洞沟,从商朝中期一直开采到2010年。五是今郧阳区五峰乡肖家河村钖穴山,时间上限为东周。
上述五处钖穴,哪一处是麇国的都城呢?学术界的共识是“麇都钖穴白石滩”,意思是麇都就是钖穴,钖穴就是白石滩。1930年《中国地名大辞典》记载:“春秋时麇都钖穴。”1996年《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锡”作“钖”,春秋麇国都。1999年《中国都城辞典》记载:“公元前616年,楚穆王伐麇,至于钖穴。”清《骈字类编》记载:“钖治:《水经注》白石滩,县,王莽之治也。”“钖穴:《水经注》白石滩,县,故春秋之钖穴也。”
关于这方面记述很多,这就是“麇都钖穴白石滩”的来历。
白河县借用“白石风帆”350年
白石滩位于陕西白河县与湖北郧西、郧阳区三县交界处,但隶属关系很清楚,属湖北郧西,确切的地理位置就是今羊尾镇老观庙临汉江一大片河滩,古代指羊尾老观庙一带大面积区域。明清陕西兴安府(今安康)、郧阳府等府县志书记载,麇都钖穴在郧西,白石滩在郧西。
更鲜为人知的是,白石滩曾被陕西白河县借用了整整350年。虽然借的只是名号,却是正史。
1476年白河建县后,编纂县志。古代县志必有“八景”章节,“八景”中第一景就是郧西羊尾白石滩。《白河县志》地方文人王国初描述“白石风帆”:“每客舟自下,泝流冉冉而来,微风鼓浪。”白河县袁廷相(明代)、陈瑺(公元1792年任)、谢奉璋(1893年任)等多任知县咏“白石风帆”。1827年知县朱斗南《白石风帆》前四句为:“白石横江水一涯,蒲帆高挂走滩沙。人行两岸看飞鸟,船在中流荡落花。”
1830年,知县朱斗南认为白河“古八景”中,“蓝滩雪浪”与郧西交界,“白石风帆”越汉江又在郧西境内,不成体统,就重新命名“古八景”。白河县第二批“古八景”被当地人称为“后八景”:凤岭朝阳、长桥春晚、纱帽晚烟、龙井夏凉、魁星积雪、月潭秋净、文笔飞霞、双柏冬荣。
1989年,白河县政协《白河文史资料》第二辑《白河八景话新旧》原文记述:“江北的大沙滩叫白石滩(属湖北省郧西县),明朝、清朝至民国年间,上下过船太多,风樯林立,时有上行的大型帆船,三五相接,从白石滩前冉冉而来,白帆高耸,故名白石风帆。”“江北”交待了白石滩的位置,位于汉江以北郧西县;“属湖北省郧西县”交待了白石滩的归属关系。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郧西周边的郧县、安康市及湖北省级考古报告,用文献和考古实证了白石滩在今湖北省郧西县羊尾镇。
1991年《郧阳名粹》研究结论为,麇子是郧西人,“麇都钖穴”在郧西:“麇子赢姓。麇都钖穴(今郧西县)人。春秋时麇国国君。”
1992年安康历史博物馆《安康文物名胜》定位钖县在羊尾,原因是白河没有钖穴:“郧西县羊尾一带有阳穴,地居汉江之北,《后汉书》应邵注曰:‘钖音阳’,春秋战国时钖穴即指此,钖县故城在今郧西羊尾一带可能性颇大,至于确切地点待后考古发现证实。”
17年后,2009年《鄂西北考古与研究》考古报告科学定位白石滩地理位置:“钖县故城。按《水经注·沔水篇》云:‘汉水又东迳魏兴郡之钖县故城北,为白石滩,故《春秋》之钖穴地也,故属汉中,王莽之钖治也。’白石滩在今郧西县西,与陕西白河隔江相望,1992年曾在此发掘出汉代墓葬,即老观庙汉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