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960年至1963年,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先后接纳了3000多名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孤儿,这些孩子被称为“国家的孩子”。其中,巴林右旗接回了25名上海孤儿,其中就有呼群。
这些孩子们从遥远的南方来到辽阔的巴林草原,草原上的额吉们悉心地照料这些“国家的孩子”,苦心教育他们长大成人。
宝力布森是呼群的女儿,她称呼自己是“国家的孩子”的孩子。
在宝力心里,母亲是幸运的。宝力十分敬佩姥姥、姥爷,她的姥爷是巴林右旗畜牧局职工,姥姥是巴林右旗妇幼保健所妇产科医生,家乡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她行医出诊的足迹。姥姥年轻时因为一场疾病失去了生育能力,当听说旗里接来了“国家的孩子”,一直渴望拥有孩子的姥姥和姥爷,立即响应号召前往旗保育院。
宝力曾听母亲讲过,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牛奶、鸡蛋都是难得的营养品,罐头和饼干更是奢侈品一样的存在,而母亲总是比别的孩子优先吃到。
宝力的姥姥、姥爷白天工作很繁忙,但姥姥晚上回到家依然会点着蜡烛为母亲缝制衣裳,“姥姥曾经跟我说,自从有了我妈妈,她就爱上了缝纫活儿,她说一定要让自己的女儿穿得漂漂亮亮的”。
如今,宝力也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特殊的身份,让她对民族团结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她说母亲手里有一根接力棒,“如今姥姥和姥爷、母亲已经完成了接力,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的手里,我要接着往下跑”。
原本相隔千里,没有血缘关系,如今却骨肉相连、生死相依。三千汉族孤儿与蒙古族母亲之间,演绎了一段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佳话。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