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队队员在井场内工作,216棵胡杨树每天陪伴着他们。
□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通讯员华全川 李知聪
胡杨巴掌大小的叶子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12月29日下午,新疆沙雅县,刘国强打扫井场内216棵胡杨的落叶时,遇到完整美丽的叶子,他捡起收藏,准备送给远在家乡湖北的女儿。
39岁的刘国强是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二公司90108JH钻井队的队员。一个月前,钻井队结束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打井任务,刘国强等11人留守,等待近期去新的施工现场。
今年10月,钻井队在沙雅县打的一口井,井深9432米,刷新亚洲最深井纪录。而同样令钻井队骄傲的是,他们兑现了此前立下的“保证井场里的胡杨一棵都不少”的誓言。
胡杨是一种古老的树种,因耐低温、耐旱、耐盐碱地,是理想的防风固沙植物。沙雅县胡杨林位于该县境内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塔里木河两岸,总面积超过470万亩。
去年2月初,由54名队员组成的钻井队受命赶赴沙雅县,要在胡杨林生态保护区打3口超深油井。
这是该钻井队自2018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在胡杨林保护区施工。“接到任务后,我觉得压力很大。”队长杨江辉回忆说。
杨江辉曾在沙漠腹地见过很多枯死的胡杨。当他在沙雅县第一次看到一片片生机勃勃的胡杨时,第一反应是“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按照惯例,杨江辉召集队员开了动员会。“我们来时怎么样,走的时候还是怎么样”“保证一棵树都不会少”……保护好胡杨成为大家的想法。
“到处都是树,我们的设备该怎么放?”当杨江辉真正看到预定的施工区域时,他顿时傻眼了。
钻井队的物资、设备等加起来近160车,这车是载重量为40吨的大平板车,每辆车的长度超过10米。
在西部地区,以往钻井队每打一口井都需要占用一大片场地。在这里打3口井,意味着数千棵胡杨要被砍伐。
大家一算都觉得心疼。最后,公司和队员形成的共识是:树能不砍绝对不砍,设备也要安全放置,不影响生产。
经过现场勘查和重新设计方案,井场场地缩小40%,并选在了胡杨林保护区外,施工时采取了在地下5000多米时让钻头拐弯,再水平位移3400多米的方式。
钻井二公司副经理李锦峰解释说:“这就像站在两米开外喝放在地上的豆浆,先将柔软的吸管往下探,再横向延伸,精准获得丰富的油气资源,可以说是超高难度。”
宿舍区选址又成新问题。宿舍区一般建在距离井场1公里之内,但最适合的地方也要砍伐上百棵胡杨。
最终,他们把宿舍区建到了10公里外的村里,上下班比平时多花1个小时。刘国强说,上下班可以在车上欣赏到胡杨林美景,“像在公园里一样,大家都很开心”。
正式进驻井场后,他们还从网上买来白色木质围栏,将留在井场内的216棵胡杨围成多个小花园。工作之余,大家都喜欢到这里转一转。
钻井队车辆在井场内行驶时,司机小心翼翼防止擦到树枝。外面的车辆进入井场时,大门口值班人员会口头叮嘱,防止司机因为不熟悉情况擦伤树木。
“刚开始我们还有点担心,后来很放心。”沙雅县盖孜库木乡库木博斯坦村党支部书记王波每周会不定时到井场看看。看到队员们一直在精心呵护胡杨,他的顾虑消失了。
钻井队的新项目距离现在的井场有70多公里,那里也是一片胡杨林。他们准备把这次保护胡杨的经验在新项目的工地上用起来。
刘国强的家在湖北潜江,读初一的女儿对胡杨很好奇。利用难得的空闲时间,刘国强准备收集100片落叶给女儿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