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婷
区域发展千帆竞发,“三圈”建设发力先行!
翻开政府工作报告,一组组亮眼数据、一个个丰硕成果,显现了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等三大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的奋斗答卷,勾勒出城乡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亮丽图景。
从全局谋划区域,以区域服务全局。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大力发展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的战略部署,着力破解湖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最大实际,推动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
2023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对实施三大都市圈建设行动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三大都市圈引领的城镇化格局和区域经济布局基本形成;到2035年,城镇化质量全面提升。
过去一年,三大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协同发展势头喜人。
武汉都市圈强势“出圈”——
过去一年,武汉经济体量突破2万亿元,站上新的能级,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正加快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
坚持规划同编。2023年,《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正式函复,成为第7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随后,《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相继发布。
着力交通同网。武鄂黄黄城际铁路“新城快线”列车开通运营、武阳高速建成通车、花湖机场高速二期开工建设、武鄂“硬联通”节点全面打通,“七横七纵”骨干路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突出产业带动。作为“核心中的核心”,武汉新城跨武汉、鄂州两市,正奋力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自2023年2月7日《武汉新城规划》发布以来,创新资源加速聚集,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加速涌入。
“光芯屏端网”优势产业集群,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和鄂州葛店经开区已深度融合。眼下,有超过70家智能制造重大产业项目同时布局两区,年产值228亿元,成为推动武汉新城产业发展的强大动能。
襄阳都市圈加速“强圈”——
襄阳都市圈覆盖襄阳全境,辐射带动十堰、随州、神农架。做好“强心壮圈带群协域”文章,襄阳都市圈正加速建设引领汉江流域、辐射南襄盆地的核心增长极。
东津新城等标志性牵引性工程加快建设、襄阳绕城高速建成通车、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走廊加速迈向万亿级,襄阳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工厂、十堰鹏飞氢能重卡、随州国家级专用汽车检测研发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宜荆荆都市圈协同共筑“金三角”——
宜昌做大绿色化工,荆州打造百亿级美的冰箱、洗衣机产业园,荆门依托亿纬等龙头企业打造全国动力储能电池产业新高地。既是“都市圈”又是“朋友圈”。当阳、枝江、松滋、宜都、东宝五地携手,成立湖北首个百强县聚集区,加速推进产业互动。过去一年,“当枝松宜东”坚持以项目化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41个、总投资2600余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50亿元。
襄阳、宜昌分别位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1、第2,8个全国百强县位次普遍前移,城市梯次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
多核支撑,多极带动,多点突破。百舸争流的发展大潮中,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三大都市圈形成波澜壮阔的态势,全力推动湖北在新征程破浪前行。
点评
省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院长 龚强: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都市圈在促进经济蓬勃发展中起到愈加重要的作用。湖北看准时机,以武汉、襄阳、宜昌为核心打造三大都市圈,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人口和经济空间格局,更将推动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对湖北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政府工作报告中九大聚焦,其中之一就是“聚焦强化区域协同融通”。我们期待在2024年,进一步强化三大都市圈间的相互协同,相互配合,增强都市圈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圈内圈外强强联合,一定会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出圈”。
数读报告
坚持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扎实推进都市圈561项年度重点任务
武汉新城、襄阳东津新城、宜昌东部产业新区等标志性牵引性工程加快建设
双柳长江大桥、燕矶长江大桥等
17个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加速推进
武汉至阳新、襄阳绕城等
7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34条瓶颈路打通
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走廊、宜荆荆绿色化工业集群加速
迈向万亿级
(数据来源:省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