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荆门新闻 > 荆门滚动播报

荆门市人民医院脊髓神经电刺激植入系统成功开机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2日15:4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郑佳)2月1日,笔者从荆门市人民医院获悉,“脊髓神经电刺激”促醒系统近日在该院神经外科病房成功开机。从术前可行性综合评估,到颈髓电极的精准植入,再到术后编程设定启动系统……手术的成功开展,为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俗称“植物人”)的促醒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标志着荆门市人民医院在已成熟开展经颅磁刺激疗法、神经电刺激疗法、特色视听治疗以及高压氧、理疗等综合促醒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60多岁的患者王华(化名)虽年过花甲,但身体还算硬朗,正是闲暇、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然而,2023年10月初的一场意外让幸福平静的生活戛然而止——因外伤致脑挫裂伤、颅内出血,在当地医院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陷入了“植物人”状态。“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试试。”王华的家人不愿就此放弃,在王华昏迷一个多月后,得知荆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近年来有数例患者被成功促醒,有的甚至恢复到了基本能生活自理的状态。随即转入荆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康复治疗后,科主任傅楚华带领“促醒团队”联合院内多学科,为王华制订了神经电刺激、经颅磁刺激及高压氧等药物和物理治疗的综合康复“促醒”治疗方案。

然而,一晃两个多月过去了,“奇迹”并没有出现。尽管经过常规综合治疗后,虽说偶尔的一些自主或无意识的反应,都会让其家人非常欣慰,但王华始终是“沉睡不醒”,依然是“持续性植物状态”。 “经过前期治疗之后,患者眼球偶尔可跟随物体转动,手受到刺激会轻微动作,肌张力稍增高且生理反射存在,双下肢也可见自主动作,患者处于‘微小意识状态’。”傅楚华表示,患者双侧额叶、右侧顶颞叶、左侧丘脑及小脑半球等多发脑挫裂伤,经过反复诊断评估,神经外科团队对王华的意识状态、脑组织损伤情况以及全身状态进行了持续的医学影像和脑电图等神经电生理研判,认为其仍具有苏醒的可能。常规的药物和康复治疗似乎“束手无策”了,王华的意识恢复不明显,苦苦期盼王华醒来的家人,再次陷入了焦虑和绝望之中。

就在王华家属认为医生也“放弃”了的时候,傅楚华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给出了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脊髓电刺激植入”促醒手术方案。

“脑电图等神经电生理测评等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评估……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做,考虑患者诊断为慢性意识障碍,有可能通过脊髓神经电刺激获益、或有利于其意识的改善,只要家属不放弃,我们信心十足。”这让王华一家人仿佛在暗夜中看到了一缕曙光,也把最后一线“醒”的希望寄托在了这里。

后颈正中线第5颈椎小切口进入,分离定位、扩张通道……1月12日,傅楚华带领神经外科(促醒)团队,将一根16触点电极片被植入颈2-颈4硬膜外间隙,尾端导线穿过锁骨与右胸皮下脉冲发生器相连,在测试电极阻抗无异常后完成手术。

“一般昏迷患者的前3个月是促醒治疗、康复的‘黄金时间’,通常采取常规的促醒方式,包括物理和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等。超过3个月且被判定为‘植物人’微意识的情况下,我们才会考虑实施脊髓电刺激促醒治疗这类外科手术方式。”傅楚华表示,积极的意识障碍病因评估、康复治疗和神经调控是决定患者是否能被唤醒的关键。

10天后,荆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陈超在王华家属以及笔者的见证下,通过软件后台设定微电流数值、刺激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参数后,将埋于患者皮下的电刺激仪成功开机。首次低频电刺激患者耐受性良好,无任何副作用。

随后,陈超根据术前的评估为王华设定了每天12小时(8时-20时)、不同高低的电流等多套“个体化”微电流刺激参数方案(可根据患者各康复阶段适时调整编程),开启了通过神经调控电刺激技术对意识障碍的促醒治疗。

傅楚华介绍,近年来急危重症救治水平的发展和进步,重型颅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等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陷入意识障碍,甚至持续昏迷状态的患者比例却越来越高。

如何帮助这类患者恢复意识、回归社会,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家属长期治疗与护理,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往往是无尽头的付出却看不到希望,甚至辗转各地、尝试各种方法,但效果甚微。”傅楚华带领的神经外科促醒团队深信,医学探索步履不止,荆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展的“脊髓电刺激术”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慢性意识障碍”的个性化治疗增添了新的路径,为更多“植物人”患者及家庭点亮了苏醒的希望之光。

【责任编辑:雷杉】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