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省人大代表马小飞: 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走”出去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3日08:13 来源: 湖北日报

省人大代表、十堰市群艺馆副馆长马小飞。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建议加强武当武术、武当山宫观道乐、武当山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走’出去。”1月31日,省人大代表、十堰市群艺馆副馆长马小飞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说。

马小飞建议,出台激励扶持政策,扶持发展非遗工坊、非遗体验馆、非遗基地、非遗街区等,推动非遗与科技、旅游、工业、创意设计深度融合。加强宣传推介,将武当非遗项目作为湖北文化的重要标志,加强宣传,提升武当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强非遗传承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措施,搭建有效平台,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非遗传承事业。

马小飞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力量之“根”、发展之“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以文化振兴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持续精神动力和道德浸润。她建议,真正落实文化振兴的“决策共谋”,在乡村文化建设项目的酝酿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中,让群众成为决策的主体,尤其对村级文化内涵、文化特色的提炼和表现形式上,要让群众和文化名人参与谋划。

其次,要引导群众尤其是乡土文化名人担当“主人翁”,探索将乡村文化的管理权和使用权交给群众,通过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等形式建立文化设施管、用长效机制,提高乡村文化设施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同时,政府出台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投身乡土文化的挖掘、宣传、帮扶工作,整合文化人才、资金、项目等资源,引导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员深入乡村进行文化结对帮扶。

另外,可探索建立文化振兴“以奖代补”机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参与乡村文化旅游开发,通过资源投入拿“租金”、就地务工“挣薪水”、集体入股“分红”等方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乡村文化的“造血”功能和“输血”功能,实现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共建、发展成果共享、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共进的生动局面。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