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把握两万亿台阶上的重塑机遇——武汉新春开工锚定科技创新释放强烈信号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3日10:26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来源:2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鹏翔 廖君 熊琦 龚联康

龙年伊始,武汉会议中心。室外,乍暖还寒的冻雨让城市披上冰霜;室内,武汉科技创新大会上,校长、院长、所长落座会场主席台,院士、企业家、科学家成发言主角,科技创新的主题热气腾腾、暖意融融……

新的发展格局下,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新台阶之际,武汉连续第3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的定力,释放出创新驱动的强烈信号……锚定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武汉全市上下正坚定共识、汇聚合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谱写大武汉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篇章。

创新共识带动城市活力迸发

1个月前,武汉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0011.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

自1万亿启程,重回主赛道、跃上新台阶,时隔9年,武汉2万亿征途尘埃落定,填补了我国中部地区首个两万亿城市的空白。

2023年,武汉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正是基于产业升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支撑下,武汉站上了2万亿的新台阶。

“大潮来了,要当弄潮儿,乘势而上。”武汉市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新发展格局推动内陆地区由开放“后队”变为“前锋”,国家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加快重大生产力布局、建设国家战略腹地,这些都将使武汉的科教人才优势更加凸显,武汉正发展迎来系统性、重塑性的战略机遇。

武汉是重镇,重在科教。举全市之力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对标学习沿海地区创新发展经验,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让科教人才优势真正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正成为共识,科创强城成果显现。

“从学校实验室里的一颗种子,在武汉扎根成长,发展成为中国数据库领域的头部企业。”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皮宇说,“技术是创新的根基,生态是创新的土壤。正是因为武汉有这样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土壤,才能培育出达梦这样的创新企业。”

会上,一组最新公布的“成绩单”引人瞩目:2023年武汉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5万家,实现两年翻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家,总量达到1.45万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3家、总数达到309家;近年来每年留汉创业就业大学生达30万人,武汉正成为人才汇聚的创新创业沃土。

创新增量赋能经营主体壮大

“岚图汽车的发展,与创新驱动密不可分。”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放说,作为武汉首个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2023年岚图汽车销量为50552辆,同比增长160%;上缴税费5.43亿元,同比增长100%。

“多年来,我们持续加强科研攻关,把红外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立介绍,一周前,高德红外公司高性能红外探测芯片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科技成果已通过了院士专家组评价。

营造生机盎然的“创新雨林”,呵护创新主体的“生命周期”。

近年来,武汉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搭建平台、制定激励政策、加大研发资金投入,让科技创新从“关键变量”转化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增量”,为企业自主科研创新提供最大支持。

2022年4月,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这家特殊的研究院致力于“政府不能做、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做”的事情,主攻科研成果转化,发挥聚合、引导、撬动作用,已成立了17家专业研究所、将近30家企业创新中心。

新型显示、特种光纤、航天动力系统……一批制造核心技术正在以“揭榜挂帅”的方式被攻关。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力求让每一“公里”都能接续。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试平台“接力”,只为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动力,让新技术“研有所用”。目前,全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达20个、备案中试平台已达156家。

“电子皮肤触觉等大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让今年公司1月份业绩同比增长1倍。”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辉兴奋地表示。

创新举措绘就未来城市蓝图

漫步在武汉经开区,不时就能“偶遇”头顶激光雷达、通体白色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市民在App上指尖轻点,无人车辆稳稳靠边,再熟练地输入手机尾号、上车,动作一气呵成。

从在国内率先发布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到无人驾驶汽车跨区域运行,再到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运营服务区,武汉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探索未来出行方式的“武汉速度”,印证着武汉“敢为人先”的城市口号,更体现着武汉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决心。

在2月20日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现场,上海技术交易所中部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上线服务启动。

与此同时,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系列政策措施“硬核二十条”正式出台,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系统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和科技企业培育“最后一公里”问题:

——供给侧:充分释放高校院所创新动能。鼓励在汉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探索本地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循环投入机制,支持创新平台利用结余经费依法成立项目公司、开展转化投资,加大科技人才培育力度。

——需求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配置。提升科技企业成果承接能力,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发挥场景应用对成果转化的牵引作用,对成功促成技术交易实施“四个有奖”。

——服务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化重塑。建设“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构建全市科技创新网格,推进辐射全国的技术交易大市场建设,加快建设成果转化有效载体,加大科技成果股权投资奖补力度,营造宽容失误的科技创新环境。

“‘三侧’同时发力,为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科技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创新主体做优生态、做好服务,以高效能的成果转化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胡军说。

“对在汉高校院所服务地方开展贡献度评价,择优给予最高3000万元综合奖补”,“二十条”中的一项政策,让中国高端数控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倍感兴奋。

“未来,我们希望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深度融合,联合攻关,为国家抢占国际市场、为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陈吉红说。

“作为国家长期布局的科教重镇,武汉既有科研优势又有产业优势,完全能够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彰显重镇的担当。”武汉市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这既是武汉牢记“国之大者”的责任使命,也是武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