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化解存量土地,湖北大力推进产业“垂直生长”和横向集聚,积极探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2023年盘活存量土地38.59万亩,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赢得更多新的发展空间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湖北省鄂州市碧石渡镇,湖北中新开维现代牧业公司实施“零地”改造开发,建造两栋 26 层高的现代化“养猪楼”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湖北省素有“五分林地三分田,一分城乡一分水”之说,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近年来,湖北自然资源系统开展“盘活存量攻坚战”等九大战役,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
“在增量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唯有创新存量土地开发模式,才能推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存量土地开发要成为城市增长的主要模式。”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
“五换”拓展发展新空间
湖北推进产业“垂直生长”和横向集聚,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2023年盘活存量土地38.59万亩,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存量换增量,大幅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孝感市云梦县建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近三年来,云梦县盘活闲置宅基地278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436亩,组建村办企业140家,带动村集体增收626万元。云梦县委书记高文峰说,“要努力做到一寸土地不空、一个劳动力不闲、一方田园不荒,为乡村振兴调出最好的底色。”
资金换空间,促进政府市场深度合作。2013年,湖北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停产。黄冈市先后出资3.32亿元,通过司法竞拍和破产财产收购,收购原汇源果汁和太子奶公司项目合计1233亩土地使用权及地面资产,并有序推进一级开发整理工作,满足“标准地”出让供应要求,为后续新的城市规划实施提供空间保障。
技术换空间,激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孝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藏”着一家“传感器大王”——孝感华工高理电子有限公司。2022年9月,华工高理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对接智能仓库,在原有厂区内打造了一座5层厂房。孝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宏说,这座占地10亩的厂房,创造了年产值从0到20亿元的巨大飞跃。
地下换地上,推动立体空间开发利用。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二七核心区,利用土地分层分块出让,以地上收益弥补地下开发成本。该项目邀请世界一流机构与国内机构联手规划,提供交通换乘、商业休闲活动、集中停车、综合管廊等整体性配置,实现各地块的空间与功能完善衔接、地下地上全面贯通。
数据换空间,构建信息化管理新平台。在节约集约用地管理方面,围绕“一码管地”监管体系建设,形成实时监测土地利用效率、促进闲置低效用地再利用等数字化成果。鄂州市华容区推行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和遥感数据应用,协助农户发布土地流转信息,促成芦花村流转土地400亩,用于发展肉羊养殖和牧草种植综合开发,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李郇说,我国城镇化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主的新阶段,需要促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城市更新,促进存量土地高效利用。
为优化产业布局释放空间
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的作用,盘活低效用地是一道必答题,武汉市东西湖区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东西湖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引入城市运营商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该集团整体收购原产权方的仓储、物流等低效用地,按照区域布局与特点重新规划设计,发展建设新型工业用地。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处处长刘成介绍,新型工业用地开发强度高,容积率可达2.0以上,功能兼容性更强,生活、娱乐等配套用房可达到30%,业态和盈利模式更丰富,可以进行分割转让。
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区域总经理王川说,集团拟在该区域投资5亿元,以生命健康、先进制造为主导产业,建设占地约50亩的“联东U谷”特色产业聚集区。项目建成后将引进25~30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15家以上,预计年产值达5亿元,税收超2000万元。
如果说“工业上楼”是纵向的空间放大拓展,那么“产业链整合”就是横向的产业布局优化。
2017年7月,武汉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460亿元,建设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同年12月,康宁显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34.5亿元,建设10.5代玻璃基板工厂项目。两项目分别提出1400亩和250亩用地需求,东西湖区综合考虑康宁项目是京东方10.5代线最核心配套项目之一,将两项目相邻布局并分别供地1132亩和236亩。
目前,项目均已实现满产,实现了“1+1>2”效应。土地面积由1650亩减少至1368亩,亩均产值分别由904万元和508万元提升至1118万元和538万元;亩均税收分别由26.8万元和125.6万元提升至33.2万元和133.1万元。
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叶艳妹说,盘活工业低效用地,可为发展具备鲜明新质生产力特征的高新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释放空间。
“一地一策”盘活存量土地
近年来,湖北推进土地资源从“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变,实行一地一策,向存量要空间、要效益,着力提高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
吴祖云说,土地资源利用要算经济账、明白账。一方面要踩油门,服务经济发展,项目用地要应保尽保;另一方面要踩刹车,一些地方用地很紧张,占补平衡落实不了,耕地后备资源也很有限。
土地具有多功能性,其中生产是重要功能之一。对于低效利用土地,可以转租给其他纳税企业,或通过多种措施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以宜昌为例,在因地制宜满足新用地需求方面,当地走出了自己的探索路径。宜昌当阳市锦屏新材料玻璃产业园原为4家破产、停产企业用地,其中1家企业的土地分别被3家法院查封。当阳市与紧邻这4宗地的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协商,引进投资25亿元打造产业园。经各部门联动,对1家企业的173亩土地进行司法拍卖,收购其余3家的174亩土地并重新挂牌出让。新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上缴税收1.26亿元,全面达产后可新增就业岗位600个。
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专职自然资源和规划督察田新宇介绍,本次整合盘活的347亩土地,按12万元/亩测算,节约建设用地报批成本4164万元,同时增加了土地出让收入约2436万元。
(《瞭望》2024年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