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流纹石。 (受访单位供图)
湖北日报讯 (记者林晶、通讯员许铮、黄彬)近日,全省文旅普查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记者从远安文旅资源普查组获悉,当地新发现一种带有黑白交错、波折起伏纹路的石头,此类石头颇具观赏价值,受到外地游客青睐。经普查组地质专家们研究认为,该石头形成于5.5亿至5.4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末期的浅海环境。
此类石头发现于宜昌市远安县嫘祖镇北部地区。普查组专家、省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璧介绍,嫘祖镇为一典型山区,当地村民经常在大小山间河道收集具有观赏价值的滚石作为商品出售,普查组偶然在一些售卖者家中发现部分石头的外观、纹路十分相似,观赏价值较高,显然它们来自同一地点和层位。经多方溯源调查,专家们终于在远安县和夷陵区交界的山顶部位发现了产出该类岩石的原始地层。
“当地村民称该类观赏石为流纹石,具有黑白交错、波折起伏的纹路,给人以云卷云舒、海浪翻涌之遐想空间。”赵璧介绍,这类石头和我省清江画面石、云锦石、汉江石等著名观赏石种相比,别具一番风味,颇受外地游客青睐。
经普查组专家观察研究发现,石头所在地层形成于距今5.5亿至5.4亿年的埃迪卡拉纪末期的浅海环境,地层被称为“灯影组”,由李四光根据湖北西陵峡灯影石命名的“灯影石灰岩”演变而来。岩石中的黑色条带多为坚硬的硅质矿物集合体,白色条带则大部分是白云岩,遇酸会发生溶蚀,自然风化后还会显现“刀砍纹”。“两种条带的交互沉积反映了当时海洋化学环境呈现周期性变化。其独特的纹路,推测是在沉积过程中,未固结的海床沉积物受到局部风暴事件的轻微扰动,从而形成多个‘立体螺旋状’又‘藕断丝连’的层理。”赵璧介绍,这种特殊层理又被称为丘状层理,是一种典型的局部沉积现象,为该观赏石资源稀少提供了解答。
远安县文旅资源普查工作负责人邹亚锐认为,作为远古地史时期海洋动荡环境下形成的特殊岩石,流纹石的科学价值意义也应被进一步挖掘,不仅可以展示远安的美丽形象和地下丰饶的物产,也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这片土地自远古以来的沧海桑田演变,吸引更多人来探索和了解这里的自然秘境,领略鄂西大山的古老与神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