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胡琼瑶、通讯员邹定军、杜少华)3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奋战开门红 市长话经济”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介绍潜江加快打造“一城三基地”,奋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相关情况。
2023年潜江市经济总量跨越900亿台阶、增长6.3%,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连续5年进位、攀升至第77位。
“今年将全力冲刺地区生产总值破千亿的目标任务,加快探索以四化同步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潜江实践。”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勇介绍。
潜江市竹根滩镇土地流转“转”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潜江锚定省委赋予的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政治使命,对标提出“一城三基地”示范定位,即:打造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全国虾-稻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化工循环发展示范基地、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
去年潜江启动“精致之城”建设,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今年,潜江将编制实施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规划,塑造“一环多廊”城市景观风貌格局。
潜江虾稻产业独具特色,今年将全面落实“虾十条”政策,加快探索推广四季有虾、立体种养新模式,推动品牌和产品“走出去”。
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组织收割机在虾稻共作基地收割虾稻。(视界网 吴燕军 摄)
潜江是一座新型工业之城,今年将加快建设中能新材料产业园,带动氯碱化工、煤盐化工、医药化工等产业链循环延伸;布局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产品,打造全省光电子材料产业基地。
潜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今年,将重点推进江汉盐穴天然气储气库、中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煤盐一体化等百亿级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江汉盐化工精细化工技改项目,推动“江汉油城”加快向“能源新城”蜕变。
链接>>
用科技创新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邹定军 杜少华
3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奋战开门红 市长话经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摄)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勇介绍,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潜江获批创建全国创新型县市点名肯定,潜江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锚定打造科技强市目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奋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01
财政科技投入年增长21.6%
“去年,潜江财政科技投入达2.78亿元,增长21.6%。”杨勇说。
潜江科创中心是潜江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地。经过几年真金白银地投入,潜江科创中心今年全面建成,中心占地面积5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湖北大学光电子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实体化运行,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揭牌,长飞五期、中巨芯、晶瑞、鼎龙、达诺尔、菲利华融鉴等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重点项目全面投产。
1月3日,潜江市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技术工人正在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视界网 杨靖 张文文 摄)
“科创平台要继续提档升级。”杨勇说,力争新建一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新硅科技、孚诺林等企业实验室争创省重点实验室。
平台要升级,生态也需持续优化。潜江落实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达149家、获评省高企百强1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5家,省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达23家。
俯瞰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关庙办事处莫岭村,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民舍、色彩鲜艳的文化墙、赏心悦目的景观,现代化美丽乡村如同一幅画卷般徐徐展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颜川慧 摄)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潜江聚焦重点产业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来潜创新创业;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全市专业技术人才17734人,其中高级职称3150人。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潜江一直在努力。近年来,潜江推进赛马制、揭榜挂帅制、委托研发等新的成果转化方式,引进25项高校院所高科技成果转化,征集和摸排企业技术需求200条以上,解决了一批企业技术难题。
02
冲刺千亿级国家高新区
国家高新区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潜江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斌介绍,2023年,潜江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66亿元,占全市比重达70%;入库税收42亿元,占全市比重达60%,充分发挥了国家高新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
“今年,潜江高新区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培育发展新动能,壮大新质生产力,争取早日建成千亿级国家高新区。”李斌说。
工人在长飞光纤潜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检测光纤预制棒。(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化工产业基础,潜江坚持向武汉追“光”、与武汉同“芯”,全力培育壮大光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功能性膜材料、耗氯精细化产品、电子化学品等高端新材料,推动储气、储能、储油等百亿级项目快速投产见效。
只有大平台,才能承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潜江将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总口、杨市片区产城融合、产业蝶变;以推进化工园区安全等级提升为重点,推动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等2个省级合格化工园区整合提升,由分散式发展向一体化发展转变。
潜江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含氯消毒剂生产基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通讯员 熊海 摄)
在潜江高新区,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已探索成形。高新区形成了“批供建”一体化联动机制,实行全流程优化再造、全过程帮办代办、全链条跟踪等服务。
03
光芯配套产业成为潜江新名片
绿色化工产业是潜江的支柱产业,2023年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50%以上,税收占全市工业税收70%以上。
“今年,潜江将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化工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潜江市经信局党组书记王桂华介绍。
工人在长飞光纤潜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检测光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潜江有着丰富的盐卤资源和雄厚的化工产业优势,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潜力巨大。目前,全国电子材料行业50强企业和电子化工材料专业10强企业先后落户潜江,潜江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气熔性石英材料生产基地,去年绿色化工及光电子信息产值达450.6亿元。
王桂华说,今年,潜江将重点支持长飞光纤、菲利华等企业,延伸开发光通信、光终端等产品;支持新硅科技、北旭电子等企业,延伸布局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产品;支持晶瑞股份、孚诺林等企业,延伸发展电子材料、复合材料等产品,推动绿色化工产业链向光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延伸发展。
提升改造后的长飞大道,整齐的路灯和绿植,与彩色的非机动车道相映成趣。(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潜江持续对接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氯碱化工、煤化工、医药化工、新材料深度加工等产业链循环延伸,加快投资126亿元的中能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完善“油头、化身、精化尾”产品链条,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深度链接武汉光芯产业集群,聚焦光纤光棒、湿电子化学品等细分领域,布局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产品,全力打造全省光电子材料产业基地。
“潜江的名片不仅只有小龙虾,光芯配套产业正成为潜江的又一张新名片。”王桂华说。
专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