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韩梦龙 高炳超 王笑笑)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响应全国建设科技小院的号召,加快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高层次人才,4月28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马珺、博士生导师张大维教授、团委书记韩梦龙等师生一行15人赴武汉市江夏区金水办事处武当村(社区)开展校地合作座谈会。江夏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明军、江夏区金水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怀根、江夏区民政局四级调研员涂亚琴、江夏区民政局基层治理与社区治理科科长付艳芳、武当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徐美均等参加座谈会。双方围绕共同缔造与基层治理创新、支部共建、田野育人、大学生志愿服务等开展座谈交流,达成校地共建实践基地协议,并共同为“湖北武汉武当村和美乡村科技小院”“中国农村研究院比较政治研究所党支部武当村田野工作站”揭牌。
科技小院是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助推农业绿色转型与乡村振兴的新模式。科技小院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重任,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探索农业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之路。2024年科技小院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中国农村研究院师生扎根田野,立足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平台,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回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与江夏区武当村(社区)共建“和美乡村科技小院”,不断探索以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以支部共建为载体探索校地合作新路径、新模式。下一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将以此为基点,组建“共同缔造治理队”“移民文化宣介队”“扎根计划服务队”“基层党建联络队”等分团队、分批次围绕共同缔造治理创新、移民社区文化“出圈”、志愿服务特色出彩、支部共建出成效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长期驻扎,最大程度发挥“科技小院”和“田野工作站”的重要作用。
武当村(社区)是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修建的移民村,于2010年8月起分4批来到武汉市江夏区安家落户,为南水北调这一重大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长期以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师生多次前往武当村(社区),在调查研究和志愿服务两大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自2023年7月驻村调研开展以来,已动员博士生、研究生团队累计70人次深入社区开展实践调研,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团队围绕“共同缔造”“基层治理创新”等多方面形成了10万余字的访谈记录、多份经验材料以及近10万字的综合调研报告。另一方面,团队锚定社区发展痛点、难点,秉持“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原则,先后在社区开展了“小小梦想家——儿童职业规划”“儿童议事——环境卫生整治”等教育实践活动,并开展洗莲藕、反诈骗科普宣传等一系列公益志愿活动,为社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农村研究院师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到基层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努力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成果送到百姓家”的培养目标。下一步,我院师生将以“科技小院”和“田野工作站”为切入点,进一步实现青年从乡村振兴的观察者到参与者、再到建设者的角色转换。同时,围绕共同缔造、基层治理发展理念,以学科特长对接社区需求,以社区阵地助力学科实践,实现校地双向嵌入、双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