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群艺馆“周末剧场”的专场音乐会,到河西区哪吒小镇的演出,这个“五一”假期,李亮节和他的乐队陪伴人们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作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本土音乐人,李亮节多年来坚持用津味儿文化创作音乐作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讲述了自己对此类音乐创作的思考。
作为市群艺馆“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的重头戏,5月2日晚在群星剧院举行的李亮节摇滚大鼓春晚回归省亲专场演出,现场气氛十分火爆。李亮节表示:“天津是艺术家辈出的地方,群艺馆是支撑和连接艺术家与群众的桥梁。关牧村、于淑珍等都是从群文队伍中走出来的艺术家。我跟群艺馆的感情深厚、渊源很深。”他透露自己曾帮群艺馆的“哈哈笑”团队创作相声剧,也受群艺馆之邀创作过歌曲、举办过演出,彼此合作得很好,“这次受群艺馆邀请来群星剧院‘周末剧场’演出特别高兴,通过这种方式把年轻朋友聚拢过来特别好,我愿意参与其中。”
作为天津摇滚大鼓创作人,李亮节多年来坚持以天津元素进行音乐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说到以天津话进行音乐创作的感受,李亮节脱口而出“很难”,“这些年我一直在创作天津风味的歌,把天津话与音符相结合的作品,创作起来很难。天津话的腔调是往下降的,如果加上音符就不是天津话了,但如果拿掉音符又不是唱了,所以创作这类风格的音乐作品感觉挺难的。”尽管如此,李亮节多年来仍坚持创作。他表示:“我本人就是天津籍歌手,宣传自己的家乡义不容辞、理所应当。”在创作津味儿音乐的过程中,当写完“衣食住行”,还有什么题材可挖掘呢?李亮节说:“我很喜欢这种挑战,每次创作出来一个新作品,我都很开心。”
李亮节注意到,这些年有不少天津的歌手和艺术家在用天津的小曲小调以及天津的人文生活特点进行创作,“我希望更多有艺术才能的人来创作具有天津特色的作品,让天津方言和津味儿文化走出去,更好地展示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发现有不少天津的年轻人在以津味儿文化为背景进行音乐创作时,不停地反复运用嘎巴菜、煎饼馃子这类题材。他认为,讲述天津老百姓生活的故事其实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这需要创作者更耐心地观察生活,更细心地品味人生,才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创作天津风味的歌,天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比如,我最新创作的一首以‘书香天津’为主题的天津味儿的歌,从图书的角度展示天津文化。”李亮节说。今年的央视春晚上,李亮节受邀演唱,展示津味儿文化,备受关注。“在央视春晚唱天津元素的歌,给我带来创作灵感。我正在创作的一张新专辑‘唱给天津的歌’,12首歌都已写完了,随后要进入录制阶段。这里面的每一首歌都与天津息息相关,其中有描写津南美景的,有写桃花堤的,还有写天津大姨的。每一首歌单独拿出来,都可以作为天津文旅的宣传作品。”他希望在天津文旅部门的推动下,让更多深受百姓喜爱的天津老艺术家,通过天津文旅的窗口宣传天津,让更多人感受到天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