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沈素芬 通讯员 纪杰)6月19日,湖北省社科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徐勇,省经济学会会长、二级教授邹德文,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邹薇,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石军伟,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露等6位专家学者作了研讨发言。
徐勇以《以共同缔造夯实基层基础》为题分享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高科技的“卡脖子”问题,决定现代化能够走多快;二是国家治理的基层基础问题,决定现代化能够走多稳。以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通过对基层的重构,夯实国家治理的基层基础。他表示,共同缔造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共同缔造的核心要义是共同,通过凝聚政府、社会与群众的共同力量,重构基层,夯实基层基础。它包括活动和体制两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一是通过共同缔造活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二是通过深化共同缔造,厚实基层政权体系基础。
邹德文在题为《以供应链体系为抓手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支撑》的发言中指出,如何以供应链体系为抓手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支撑,可从五个方面切入和发力:一是做大做强供应链研发创新环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二是做大做强供应链核心企业,支持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三是做大做强供应链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其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服务能力;四是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五是努力构建全球供应链,形成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功能。
对于如何加快建成新时代中部崛起战略支点,邹薇认为,湖北要坚持“四个放在”,即把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在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上、放在世界经济格局大变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框架中、放在国家对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更高要求上。要明确“四个位”,做到发展“有位”又“有为”。具体而言,一是明确战略衔接的区位;二是明确发展先行的地位;三是明确产业发展的方位;四是明确绿色发展的定位。
张建华在题为《顺应新时代发展新变化加快建设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的分享中指出,面对新时代新变化,湖北应主动作为,紧密跟随国家政策调整步伐,通过强化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建设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具体而言,一是推进产业创新,二是推进科技创新,三是推进发展方式创新,四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石军伟从新时期制造业创新的新趋势及对策建议角度作了研讨发言。他建议从政策优化、创新体系、技改提能、产业链韧性、企业家主导五个方面协同发力,全面推进智能制以提升湖北省制造业竞争力。
张露以《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新型城镇化》为题指出,城镇化道路的优化、湖北经验模式的构建,应谋求增长效率与公平稳定双重目标,达成效率与安全的均衡而寻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具体而言,要抓住一个关键:盘活地权;两条线索:区域聚集与产业集群;三大机制:“极—园—链”。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爱国高度肯定专家们的发言。就全省社科界进一步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自觉担负起社科责任。全省社科界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上来,在思想引领、咨政建言、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弘扬文化等方面积极担负起社科责任。二是要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全省社科界要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认识,找准社科工作在湖北实践战略中的切入点、着力点,围绕省委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应用型政策研究,努力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要将总结提炼中国式现代化经验规律与探究湖北实践特色统一起来,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湖北智慧、湖北经验。三是要着力形成社科合力。要强化“上联”与“下联”,引领社科界聚焦党委、政府决策需求和中心工作需要,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社科普及等活动。要强化“横联”与“纵联”,建立社科界与省市县各部门的常态化联系,畅通有关部门与社科工作者合作通道。要强化“外联”与“内联”,加强与兄弟省市社科界的沟通联络,加强对社科类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
省社科联第九届委员会主席团成员、省社科联第九届委员会委员、省委宣传部理论处负责人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