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刘佳慧 胡筱萌 王瑞琪)7月7日至25日,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遗韵新声”社会实践团队以武汉市工业遗产为对象,先后赴武汉市硚口区、江岸区、青山区、武昌区、江汉区等地开展有关“武汉市工业遗产的现代化叙事研究”的主题调研。
7月7日,团队前往硚口民族工业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穿梭于硚口百坊手工业、民族工业、新中国工业三大展示厅之间,亲历了武汉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尤其是对那些标志着城市工业起步的多个“第一”——第一根火柴的点燃、第一口自来水的涌出、第一匹机器产纺纱的诞生,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随后,团队成员前往湖北省电力博物馆,详细了解了湖北电力的发展历程。
7月15日,团队成员前往平和打包厂旧址开展实践。平和打包厂经过保护性修缮,焕发出新的风采——厂房内部的红砖墙面、铁质楼梯、粗大的蒸汽阀门和长长的货物滑道,让成员们感受到近代工业的气息,而位于其中的咖啡店、文创书店、艺术展览等,则展现出现代时尚与古老建筑的碰撞。7月17日,团队先后前往“汉阳造”文化创意园和403国际艺术中心。这两个地方分别融合了“汉阳造”和武汉锅炉厂工业遗迹等元素,实现了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成为旅游打卡的“网红地”。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全面深入地认识了近现代武汉市工业发展历程,通过具象的工业遗产及其所展现的辉煌成就深化了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现代化发展史的认知,坚定了工业强国、科技强国的信念与信心。同时,团队通过访谈武汉大学教授韩晗、指导老师涂用凯、各工业博物馆讲解员及武汉市部分退休工人,挖掘武汉市工业发展历史中的代表人物、典型事迹及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当代价值,探寻将现代化叙事手法与传承工业文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让工业遗产从历史中走出来,焕发新活力、展现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