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廖逢倩 实习生 赵闽瑶瑶 通讯员 谭婷婷 向佳文)枝江市仙女镇向巷村种有6000余亩精品橙,是柑橘产业“大户”。但随着农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加深,柑橘种植面临“无力种、无人种”的困境。近年来,向巷村将村里零散的、临时的、无序的劳动力,转变为有组织派遣、有稳定就业、有薪资保障的劳务服务队,让“田管家”为村民就业增收“铺路”。留守老人周世春高兴地说:“现在农活有人帮忙干,屋里也有热闹的时候了。
问需于民 开展“湾子会”察民情
向巷村常态化开展大走访、湾子会等活动,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有村民反映“家中只有老两口,在生产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这种“空心户”约占全村户数的10%;有村民反映“家中田多但分散,农忙季节光靠家里人的力量根本不能胜任”,这种约占70%;还有村民反映“干完农活还有空,不知道能干些什么”,这种约占20%。历经10余场湾子会,村干部发现“谁来种地”这一问题反映较为突出。
向巷村组织村民召开湾子会
有村民建议,可以“中和”一下劳动力,让劳动能力强的帮助劳动能力弱的,大家互通有无,既能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农户完成劳动生产,又能实现剩余劳动再就业。
问计于民 共定服务模式解难题
听取建议后,向巷村决定成立劳务服务队,广泛吸纳有意愿和有能力的村民加入,并建立劳动人才库。服务队根据劳动量和类型收取服务费用,队员从中获得劳务报酬。
干部出点子、群众拿主意,共同敲定了3种服务模式让劳动力“活”起来:提供“基础”服务,适用于绝大多数农户,可以统筹整合政府、社会、农户等方面的产业服务资源,开展生产培训、订单种植、产销对接等服务,降低农民生产资料投入成本;提供“半托”服务,适用于劳作任务较重的农户,可以充分发挥劳动人才库的优势,随时调配储备的劳动力,个性化、精准化提供人工支持,保证种植大户不缺工;提供“全托”服务,适用于劳动力不足的农户,可以将家中所有田地、劳动都交由劳务服务队统一有偿管理,从种植、养护到采摘、售卖等大小事项全部托管,农户只需当个“监工”就能让自家丰收。
向巷村劳务服务队在丰收时节为村民提供采摘服务
向巷村劳务服务队提供收割芝麻服务
服务农民 就业增收实现“双赢”
劳务服务队成立以来,已吸纳47名队员,成功为150户村民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向72户村民提供“基础”服务,30户村民提供“半托”服务,8户村民提供“全托”服务,共提供生产资料30余万元,种植果苗1000余株,施肥打药800余亩,采摘柑橘300余吨,收割芝麻50余亩,队员人均增收1500余元。务工村民张国强说:“在家门口找到这个差事,既离家近,又能挣到钱,蛮好!”
向巷村劳务服务队参加柑桔种植技能培训
原来是“老家伙”想种种不动、“小家伙”能种不会种,现在是不能种的有人抢着来种、不会种的有途径现学现用。田块有人种、有人管,村民们的农活更“均衡”。以劳务服务队为载体,向巷村有效实现面子上群众互帮互助、里子里各取所需的发展格局。邻里有人帮、有情谈,促进了村庄和谐,培育了共同精神。
向巷村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找准群众需求“最大公约数”,共商共议创办劳务服务队,实现劳动力的“中和”,破解了“谁来种地”的难题。未来,“田管家”将继续为民造福,进一步促进村民就业和增收。
报名单位:宜昌市枝江市委社会工作部
【专家点评】
“田管家”让农户共享高效便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毛铖(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 研究员)
枝江市仙女镇向巷村的“田管家”服务机制,围绕村民的急难愁盼,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集约农村分散的劳动力资源,调动村集体和村民互助供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当前农业生产经营“无人、无力”的难点、痛点,为应对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系列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对“田管家”的创新探索,既是对“村集体+村民+内生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创新探索,也是对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转型发展的深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