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守好这一库碧水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0日09:58 来源: 光明日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丹江口水库 新华社发

村干部在压取净化处理后的污水 本报记者 王建宏摄/光明图片

风光秀美的丹江口水库库区 本报记者 王建宏摄/光明图片

【生态聚焦】

夏日,一面巨大的“天空之镜”镶嵌在鄂西北的群山间,波光与云影交织,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自然画卷——这,就是丹江口水库。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1日,丹江口水库累计向北方调水超66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6个大中城市和200多个县(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08亿人,已成为京津冀豫四省市受水区的主力水源。相关监测数据显示: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7项达Ⅰ类标准。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十年来,湖北十堰作为丹江口水库大坝所在地,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保“一泓清水北上”。

治理小流域,上游来活水

汽车穿行在十堰市茅箭区的山间公路上,窗外山峦吐翠,谷中河水潺潺。茅塔河畔,康家村康家湾片区绿草如茵,三三两两的游客在这里搭起帐篷游玩休憩。

“喷灌草坪的水,是来自村里经过净化处理的生活污水。”湖北山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经理饶镇告诉记者。果然,眼前这个数十平方米的污水净化池里,菖蒲等水生植物长得郁郁葱葱。

“进水、预处理、好氧池、沉淀池、湿地、二次沉淀——一套组合拳下来,出水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以上。如今,我们还加装了储水罐,将出水用于草坪喷灌,让它再经过一次大自然的过滤。”听饶镇讲,这套设备一天可处理10吨污水,可全年不间歇运行,完全能满足村里旅游高峰时的污水处理需求。

根据人口分布和环境承载力,茅箭区随湾就片、因地制宜,统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集中委托第三方公司运维。例如,在集中安置区采用“化粪池+收集池+管网+微动力设施+人工湿地”模式;在10户以上集居区,采用“化粪池+沉淀池+微动力设施+人工湿地”方式;分散农户则采用“水冲厕所+三格化粪池+沉淀池+小湿地”的“四件套”办法。

点源污染需要防治,面源污染更不能放过。

在廖家村大柳树坪的110余亩农地里,一根根白色塑料通风管引人注目。地里为啥“种”管子?“塑料管是生态脱氮沟的通风口。”茅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唐政介绍,在田地和茅塔河间挖一条脱氮沟,将生物菌剂及废弃食用菌袋料、锯末、花生壳、木屑、砾石等埋在地里,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就可以把地下潜流中的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排出,有效消减地下潜流的硝酸盐,最大限度降低氮磷流入茅塔河的量。

发源于赛武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茅塔河,是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泗河的主要支流。因地制宜处理农村污水,利用生态脱氮沟防治面源污染……自2023年10月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以来,茅塔河的水质由Ⅲ类提升为Ⅱ类及以上。目前,十堰已将茅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复制扩面到41条小流域和支沟。

空天地联动,守好“大水缸”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与大坝所在地,丹江口境内库面大、库汊多、岸线长,守好北方人民的这口“大水缸”殊为不易。

走进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眼前一面布满显示屏的墙上,多个系统随时切换,各项数据实时更新。工作人员登录系统、输入指令后,视频中一处机库的仓门打开,无人机迅即升空,沿着库区消落带上空飞行,并实时传回拍摄画面。巡飞结束后,无人机自动返回机库,等待下一次飞行。

在更高远的天空,还有卫星在实时监测。卫星监测分析,丹江口市存在48处疑似工地区域,有必要对施工工地与废弃物堆场的审批手续、山体裸露原因及生态修复措施等进行核查。调度平台“受理情况”一栏显示:丹江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召开专题会,组织专班赴现场调查处理。

卫星看、监控盯,水上巡、岸上查……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搭建起水库断面水质监测、卫星遥感监测、重点排污企业在线监管、库岸线监控、环库公路危化品车辆监控、水质监测站防入侵监控、城乡雨污管道巡护、执法巡护队伍监管8个智慧监管系统,实现了空、天、地多维度对市域范围内丹江口水库水质情况进行在线监控、调度与处置。

同时,指挥中心还通过水质安全保障监管平台、调度平台、监督平台协同配合,形成“问题收集、分办交办、处置督办、办结销号”的工作闭环,让守水护水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预警型转变。

守水护水无小事。丹江口市将每月的13日定为守水护水日,常态化开展守水护水“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农村)、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如今,当地已组建宣讲队伍320支600多人,累计开展宣讲活动1000余场次;7000余名党员干部分片分段包保2313.2千米库岸线,成立336个“小水滴”志愿服务组织,13022名志愿者成为民间河湖长、库岸长;聘请356名热心市民成为守水护水社会监督员,全市40万居民都是“守水人”。

发展水经济,润泽百业兴

在十堰市郧西县河夹镇箭流铺村九组,63岁的村民魏君华穿行于数十个圆形鱼池间,喂鱼、换水、洗池子,每个步骤都有条不紊。

“这可比在建筑队当小工、地里干农活轻松多了。年纪大了,在外不好找活干,守在家门口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我很知足。”魏君华笑着说。

占地60亩的箭流铺生态渔场,采用生态循环水高效养殖——一边引入优质无污染的箭流铺河和莲伽河河水,一边通过锥形池底排污系统,将沉底粪便及残饵抽到沉淀池进行尾水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听魏君华说,单池年产量将近4万斤,养殖的翘嘴鲌、鲈鱼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与此同时,渔场大棚顶上铺设了光伏发电板,除满足养殖户自用电,余电还可以上网,每年给村集体带来5万元的分红。

得知村里开办渔场后,生于1997年的苏新添辞去在河南的工作,返乡负责水产养殖运营与疫病防治。“我学的是水产专业,所学即所用,收入不错,还能照顾家里——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苏新添说。

记者从郧西县数智渔业管理平台获悉,目前,全县拥有生态养殖水面3.2万亩、设施养殖水体32万立方米,种苗繁育能力达12亿尾。

不单是设施渔业,丹江口还利用水库下泄的低温水做起了“大文章”。

走进武当云谷大数据产业园,一排排服务器排列整齐,一根根管道错落有致,“江水供”“冷冻供”“江水回”“冷冻回”的标识令记者感到好奇。

“丹江口库区深层低温水常年保持在8℃~12℃。”武当云谷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涛解释,武当云谷开创性采用丹江口水库下泄的深层冷水作为数据中心机房降温冷却媒介,冷水通过供水管道自流到园中,以板式换热器完成与数据中心内部循环水冷热交换,不耗水、不产污,退水全部复归汉江——相较于空调制冷,可节约能耗15%~20%,实现数据中心PUE(电源使用效率)值在1.2以下。

“流经数据中心后,水温一般会升高3℃~6℃,出水温度保持在11℃~18℃。地方政府计划进一步利用流出数据中心的温水招商建设游泳馆,最大程度利用资源优势。”武当云谷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程学刚说。

保护的是山水,推动的是发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丹江口市水经济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40亿元,税收近10亿元。丹江口这一库净水,在滋养北方千家万户的同时,不也在诠释保护与发展如何相得益彰的时代命题吗?

(本报记者 王建宏 张锐 本报通讯员 王梓楠)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