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郑雅曼)“当时确实是心烦意乱,可能态度不好,并没有不给他们发工资的意思。”一时情急的李老板“说错了话”,让20余名店员以为“被骗”拿不到工资了,将他起诉到江岸区法院。
原来,李老板在武汉餐饮行业“纵横”多年,开过不同品类的饭店。但最近,其中一家餐馆就遭遇了“滑铁卢”。
“现在吃我们这个菜的顾客变少了,我们也不能干等着,资金我来想办法,店先停业重新装修,店员结算一下工资,给他们先打个欠条,等钱到账再给他们补发。”李老板当机立断,决定通过融资重启店铺经营。
现在三个月过去,李老板资金筹措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正在上火时,店员们也开始担忧自己的工资,纷纷给李老板打电话催款。
江岸区法院承办法官详细阅卷了解案件情况后,第一时间与李老板沟通。李老板接到法官电话,也是“满肚子苦水”无处发泄,没想到当时几句话,就让两方对簿公堂。
根据双方之前的欠条,李老板确实没有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工资,在承办法官的询问和引导下,李老板情绪逐渐缓和,表明并非有意拖欠,而是自己判断失误,融资时间确实比预计要久,至于欠款金额,李老板没有异议。
“融资就快要搞定了,他们的工资我拿到钱就能支付,店面也能升级重新开张,但现在要我一下子拿出20多万,确实没办法。”
李老板的新店开张在即,店员们的工资也不能耽误。承办法官思索,怎么能找到一个“两全之法”?
看着一份份起诉状,承办法官突然有了思路,这些店员都是在店里工作几年、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李老板新店也要请人,双方能否继续合作?
想到这个突破点,承办法官立即联系双方来法院,当面商议调解方案。
“咱们要考虑双方存在的困难,既不影响发放员工们的工资,也不要让新店开张延误。”
“你们都认识这么久了,彼此之间有了解,李老板新店也快开张了,大家可以考虑再合作。”
……
承办法官循循善诱,提出的方案让两方陷入思索。李老板率先表示:“这些员工做了很多年,也是熟练工,如果餐馆能够恢复经营,一定会优先聘用这些员工。”
听到李老板的承诺,员工们也逐渐放下防备:“我们也不是故意要为难李老板,只是需要一个保障,如果重新开业,我们愿意到新店打工。”
在承办法官的引导下,双方愉快地签订了调解协议,约定李老板分两期支付拖欠的工资。
一个月后,听闻李老板新店开张,承办法官给店员们和李老板打去电话进行了回访。大家表示,欠薪已经拿到,愿意回来上班的也都陆续到岗了。
“几个月前我焦头烂额,店员又和我打官司,现在经营顺利,他们也重新回来工作,一切都在向好发展。”李老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