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

勠力打造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调查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6日20:00 来源: 人民网

“这黄精啊,盛产期亩产达到4000斤,收入好着勒!”

大山深处,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安家乡神雾岭村脱贫户刘帮田一家忙着黄精、苍术等中草药材收获前期田间管理。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守着大山,老刘一家盼望着美好的未来。

地处鄂西北,北依秦岭,南临汉江,既是山区、老区,又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脱贫地区,经济基础薄弱,郧西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新时代新征程,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郧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课题。郧西县县委副书记雷震表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保护绿水青山,激发农民自我发展活力,是实现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是郧西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底气所在。”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近年来,郧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以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市场特色化为方向,发展沟域经济、庭院经济、订单经济,着力打造区域特色鲜明、产业布局合理、规模经营适度、产业链条完整、利益联结紧密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抒写了新篇章。

山沟致富经——

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有底气

山连山,山套山,八山一水一分田。

“大山困住了出路,没想到眼前的大山就是出路。”秋分以后,依托大山的中草药材陆续进入收获季节,脱贫户刘帮田盘算着,家里分的10亩山地加上流转来的20多亩山地,黄精和苍术的毛收入不下10万呢!老刘难掩喜悦。

郧西80%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大山困住了现代农业发展,又给了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新契机。依托自然禀赋,推进沟域经济发展,郧西在探索中迈开了步子。

以资源蓄积发展动能,以沟域支撑流域,建设绿色生态、产业融合的沟域产业经济带,郧西立足沟、坡、湾等地形地貌实际,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马头羊、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木本油料、生态渔等沟域产业,培育农旅观光、文旅康养、农事体验、乡土美食等山地特色产业新业态。

“如今,天河、金钱河山青水秀,鱼跃景美。一条条昔日无人问津的山沟沟变成了生态美、产业强的金银川。”郧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晗说。

因地制宜,领着农民干。

金秋九月,大山深处安家乡长岗岭村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羊肚菌专业户孙忠书正在翻新土地,加盖大棚,准备把羊肚菌种植面积扩大到3亩。因为村支书毛德均手把手指导,老孙心里有托底。“毛支书把实验室变成教室,把试验田变‘田间课堂,传授羊肚菌栽培技术。今年我种了1.5亩羊肚菌,收入达到2.5万元。”眼下,毛德均正在村里完成了新一轮羊肚菌菌种分离、转接提纯和培养,为今冬播种优质菌种打下基础。

在毛德均的带动下,安家乡食用菌大棚已经发展到1020个,种植香菇等食用菌276亩,带动500余户农户增收。长岗岭村年集体经济纯收入突破50万元,山高地少的长岗岭成了村强民富的“幸福岭”。

“岭高石坡多,出门就爬坡,十年九来旱,山穷水也恶。”长岗岭村新旧对比,毛德均感慨发展沟域经济带来的新变化,“如今,我们化一沟、一湾、一山地貌为发展优势,上下游统筹,沟岸户同治,村里5条山沟沟形成了经果、药材、珍菌、水产、畜牧五个沟域经济带。”

以沟域为单元,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郧西重点打造安家乡长岗岭、上津镇磨沟、店子镇七里沟等沟域经济示范带424个,沟域内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5万元。

截至目前,郧西沟域经济范围内村集体经济规模达到25万元,非固定资产在100万元以上,实现了“穷沟变富沟”的转变。

产业主导,帮着农民赚。

走在郧西的沟沟岔岔,马头羊的叫声在山间回响。

傍晚时分,指着被赶回羊圈的马头羊,土门镇上坪村养殖户陈先道很开心:“今年已有80只马头羊被客户下了订单,年底会出栏120只羊,算大账,能卖20多万元,全家吃喝用度不用犯愁呀!”

近年来,郧西依托马头羊原产地和主产区的品种、资源优势,将马头羊作为全县六大重点产业链之一,系列扶持政策,目前已建设年出栏500只以上规模羊场21个,培育马头羊繁育场15家,选育种羊2万多只,全县马头羊饲养量达到50万只,年出栏27.5万只,5000多农户通过养殖马头羊实现增收致富。

马头羊产业蓬勃发展,只是郧西发展沟域经济的一个美丽倩影。

沟沟有产业,村村有特色,郧西沟域产业重点发展马山羊、食用菌(蔬菜)、中药材、茶叶、木本油料、生态渔产业。目前,特色产业基地达到40余万亩,实现综合产值48亿元。

上津镇党委书记王才上介绍,吴家沟村全村333户农户,其中258户发展茶叶3800亩,人均种茶3亩、增收千元以上。

绿色发展,带着农村富。

深入挖掘山水林田路资源、非遗文化遗产及产品,郧西大力培育农旅观光、文旅康养、农事体验、乡土美食等新业态,变“沟沟坎坎”为“走走看看”,让农民吃上“生态饭”“美丽饭”。

“我们使用的有机肥,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让荷花开放得更加茂盛。”关防乡沙沟村的藕塘里,种植户郑必义正忙着给塘地施肥。

沙沟村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景点,一到夏天,一望无际的池塘里荷叶翠绿,荷花清香,每年都吸引数万名游客前来游玩,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

一塘双收,沙沟村民端上了“美丽”饭碗。“藕鱼螺共生”种植、养殖带动了村民增收,小郑算了一笔账:一亩“藕鱼螺共生”塘,可产藕2500斤,大泥鳅300斤,青螺100公斤,每亩可实现收益6000元以上。

目前,郧西打造的涧池乡“淘宝小镇”、关防乡“农耕文旅·田园沙沟”综合体、安家乡“童话谷·天空牧场”、观音镇双石沟民俗文化村、湖北口坎子山“避暑天堂”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年接待游客13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

也要看到,郧西沟域经济在取得良好开局的同时,还存在着“弱、小、散”等问题。郧西地处秦巴山区,受地理位置限制,山地农业科技人才不多、产品加工能力不强、链条延伸不足,沟域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分析,充分发掘山沟资源,是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方向。

一方面,科学规划沟域产业布局。聚焦山沟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科学规划连片发展,充分利用乡村沟、坡、湾等地形地貌,以沟域为单位,发展食用菌、中药材、木本油料、茶叶、生态渔业等适合沟域发展的特色产业。

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沟域产业主体。要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新型农村农业市场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开展集约化、标准化、服务化生产,为建设现代化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挥引领作用。

王晗表示,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和壮大沟域经济,下一步重点要延链、强链、壮链、补链,依托沟域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特色产业,大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旅康养等新兴产业,吸引城里人往乡下跑,到沟里玩,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以市场为导向,变沟域资源优势为沟域经济优势。

山村小庭院——

户户增收有了聚宝盆

明者因时而变。

扭住庭院经济发展,是郧西致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又一探索。

目前,郧西充分发挥庭院经济经营灵活、管理方便、投资少、成本低、效益好的特点和优势,坚持扫干净、摆整齐、无污水、消隐患、环境美,积极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池塘、小养殖、小商店、小餐馆、小作坊“七小业态”致富模式,将千家万户的小庭院汇集成户户增收的聚宝盆。

组织推动,形成庭院经济聚合力。

牵牛牵鼻子,提衣提领子。发展庭院经济,需要组织体系支撑。

“门前一树椿,春菜不担心”。六郎乡瞄准商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赵家河村4组村民王德宝回乡创业,投资成立了红油香椿专业合作社,通过“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种植香椿1000多亩,年产椿芽30万公斤。

“每年3月中旬就可以开始采摘椿芽,每2天可采摘1次,7天一茬,一年可采摘8茬,每茬可采摘2.5万公斤以上。”合作社负责人王德宝介绍,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合作社在种植、销售鲜香椿的基础上,开发了速冻香椿、干香椿、香椿酱、香椿油、香椿茶等多个香椿系列产品,带动了200余农户增收致富,年产值达500余万元。

郧西将庭院经济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打造,发动群众共建共享,变“要我干”为“一起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管、你追我赶的发展局面。同时,县委、县政府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问题,破解难题,相关部门强化协调配合。

“凝聚工作合力,为群众发展庭院经济营造出了良好环境。”郧西县委办公室主任郑大柱说。

规划保障,形成庭院经济推动力。

政策引导,激发了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积极性。

“以前院子里的空地都闲置着,现在发展庭院经济,垃圾、厕所、污水一起治理,不仅让院子变得更加整洁美观,还增加了收入,真是一院两收。”

马安镇白家山村民王祥美将房前屋后的荒地开垦出来,种植了20余亩向日葵和10亩高粱,通过对接酒厂和市场主体,年收入6万元。2024年马安镇跟踪监测验收通过316户,新培育庭院经济农户423户,全镇庭院经济农户将达到980户以上。

郧西出台了庭院经济奖补范围及标准,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发展庭院经济增收幅度较大的示范户、脱贫户及监测户进行扶持,用真金白银引导农户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庭院。

“发展庭院经济,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通过规划保障,推进农民多渠道增加收入。”马安镇镇长黄永海表示。

充分发挥庭院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马安镇结合自然资源条件,引导村民根据实际情况,在发展庭院经济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庭院经济项目,与农户签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协议书;同时,邀请农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技术培训,为村民提供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指导,解决村民在发展庭院经济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降低风险……

融合发展,形成庭院经济新业态。

把庭院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旅游有机结合,抓好农村公路、厕所、污水、垃圾、托幼、养老等乡村建设“六件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美在农家、富在庭院”,促进了郧西乡村发展庭院经济多业态形成。

“发展庭院经济,大伙儿商量出台了产业创新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支持村民发展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旅融合、农村电商等产业。”关防乡沙沟村党支部书记卢从信说,村里还引导群众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美化了家庭,发展了乡村旅游。

目前,全村已经引导农户改造庭院166户,兴办豆腐、花馍、酿酒等传统家庭作坊15家,开办特色民宿、农家乐20家,带动3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郧西综合农户经营意愿和自身特长,引导支持农户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餐饮等方面入手,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商则商,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发展蔬菜、马头羊、茶叶、农家乐等,还利用闲置房屋建好托幼、养老中心,让资源“活”起来、环境美起来。

目前,全县建设家庭养殖园、家庭作坊、家庭菜园、家庭旅馆等1.5万余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美了乡村,富了农民。

调查发现,发展庭院经济,当前的短板是适龄劳动力欠缺。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不少村民选择离开赖以生计的家乡奔赴远方,在农业劳动力中,青壮年劳力外出较多。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分析,推进庭院经济发展,关键是要因户盘活农家资源,多措并举打造庭院经济新形态,让庭院经济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成果留住村里人、留住村民心。

一方面,要因户置业激活资源要素动力。根据农户的特长和意愿,充分发挥房前屋后的土地资源和较为宽敞的房屋资源,发展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马头山羊、秦巴黄牛、黑毛生猪、梅花鹿等特色养殖等特色养殖,手工艺品、藤编等特色加工,商店、农家乐、旅馆、民宿等特色乡旅,让庭院“活”起来。

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夯实庭院经济发展基础。对农户特别是脱贫户、监测户在符合规定和要求的前提下,利用自有院落空间及资源资产,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多种业态,达到一定发展规模的,要分户给予政策支持,推动庭院经济持续发展。

一张蓝图绘到底,按需培训激发庭院经济活力成为郧西农村新颜值、新气象。

雷震表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要不断满足农民培训需求,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按照从事产业类别、规模大小,分层分类制定农民培训计划,通过乡村产业人才保障来提升农民发展庭院经济能力和水平。

山村小订单——

带领农户实现“种有定向、销有方向”

知者随事而制。

订单经济,正在成为郧西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一道亮丽风景。

郧西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发展以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的订单经济,促进产销衔接、农产品流通,切实将致富路延伸到百姓家门口。

龙头引领,订单基础越夯越牢。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乡村龙头企业。

“瞧瞧,这花椒树成活率高,挂果见收快,出产的花椒粒大饱满、色泽鲜艳、香气浓郁、麻味纯正,每公斤价格达到120元。”

六郎乡康家梁村村民曹忠林是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合作社共有社2000多户,现在已经注册成立了花椒龙头企业,主要经营鲜花椒、干花椒、花椒面、花椒酱等系列产品,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

通水通路,自主自愿,集中连片,六郎乡依托龙头企业,从2017年开始就探索出了一条花椒兴乡、花椒富民的新路子。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坚持栽植花椒10800亩,年产花椒100多万斤,产值5000多万元。

近年来,郧西有序引导大学生毕业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下乡,成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村农业市场主体,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全产业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提高质量,订单保障越扎越实。

“酒香不怕巷子深,好产品就有好价钱。”

9月20日开始,槐树林特场槐树村种植户余学龙种植的优质水稻开镰收割,“平均亩产达到1200斤,比去年提高了100斤以上,都是农业技术服务得好啊!”

品质好,口感香,槐树林特场注册了“大梁情冷水稻”商标,今年这个特场种植水稻1770亩,预计总产量210万斤,产值1000万元以上。今年,郧西种植优质水稻2.69万亩,总产量预计达3000万斤,比上年增长1.4%。

郧西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的“六统一”模式,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实行产前培训、产中指导、产后服务,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推动农户由“会种地”到“种好地”、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通过产销订单,带领农户实现“种有定向,销有方向”。

截至目前,郧西发展订单经济主体达138家,通过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并明确最低收购价,发展铁扫帚、双高红薯、黄皮椒、山野葡萄、高粱、艾草、烟叶、花椒等订单产业基地面积6万余亩,辐射带动1.5万户农户增收。目前,郧西食用菌、蔬菜等优质农产品畅销马来西亚、东南亚等国内外市场,出口创汇1.5亿美元。

利益联结,订单推进富裕农民。

走进香口乡上香口村,一眼望去,黄皮椒、黄瓜、四季豆开始收获,一派繁忙景象。

村里蔬菜种植户郑海涛说:“我们的蔬菜都是绿色无公害的,吃起来放心,不愁销路,公司每天上门来收购。”小郑说的公司是湖北食宴三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当地的蔬菜、香菇、田螺等绿色有机食品原材料,生产冷冻速食食品。“去年我和三合公司签订了5亩大叶芥菜订单,收益超过万元,今年我又扩大了种植规模。”

今年,三合公司已同郧西34家生产主体签订供应订单,带动8000余户农户发展农业,订单基地规模达3万余亩。

说一千,道一万,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必须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郧西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企业和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资金和技术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把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采取土地流转、劳务就业等形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构建利益共同体,带来的是发展的动力。订单经济能不能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水平是关键。调查发现,郧西县土地坡度大、分散且碎片化,适度规模经营程度低,智能化装备和大型农机具推广受限,机械化作业量小,产业发展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制约着订单经济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分析,发展订单经济,关键是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不断推进订单经济的发展壮大。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雷震表示,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下一步要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建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将标准化、品牌化贯穿于企业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质量水平和品牌效益,推动一批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不断增强联农带农能力。

山川相连,稻菽金黄。

目前,郧西正在着力培育100家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为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不断夯实根基……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