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汉阳墨水湖畔的武汉动物园,是国内少见的“湿地上的动物园”。 (武汉动物园供图)
一年前的今天,武汉动物园焕新开园,一年间接待游客370余万人次,成为大家欢度假日、亲近自然的游玩胜地。
一年来,武汉动物园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动物管理、运营服务、科普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争创“环境设施一流、动物福利一流、游客服务一流、科普教育一流、科学研究一流”的一流城市动物园。
一流的动物园建设,离不开一流人才队伍的支撑。
一年来,在武汉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武汉动物园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共引进野生动物保护、动物营养、动物医学、信息技术、园林绿化等专业技术型紧缺人才49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22人,具备副高级职称2人,专技人员占比提升至32%。
“这些新鲜血液注入到武汉动物园这个大家庭里来,既传承延续了武动近40年的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又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视野,有效弥补了人员缺口和专业短板,使全园上下迸发出新的活力,朝着建设一流城市动物园的目标稳步前行。”武汉动物园党委书记许伟表示。
建设养护
蔡婷:园林高工担纲水系治理 扮靓“湿地上的动物园”
武汉动物园以半岛式地形延伸进入墨水湖北部,又将马沧湖拥入怀中,水域面积占比一半,是全国少有的“湿地上的动物园”。
这几天,建设养护部副高级工程师蔡婷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围着园内飞鹤湖、天鹅湖、中马沧湖转上几圈进行检查。“如果湖面有白色漂浮物,就马上通知工人来清捞;如果水体变浑或有外来入侵生物,则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蔡婷今年37岁,此前曾参与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等大型生态公园的建设工作。入职武汉动物园后,她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负责推进园内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和养护。过去一年间,园内三大湖泊陆续开展了水环境整治工程,包括打捞水泥、清理底泥、投放水生植物等,如今全园湖泊水质明显好转,再现鱼翔浅底、千鸟竞飞的美丽景象。
武汉动物园建设养护部负责人介绍,有了新生力量的加入,部门人手得以扩充,能够将建设养护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入微。一年来,全园依托智慧化管理,开展设施适应性改造和功能新增,对动物笼舍、公共空间、水电线路等6大类258项问题进行了整改提升,为市民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游园环境和服务。
动物繁育
朱晓彤:热爱可抵万难 30岁入职当起小熊猫饲养员
朱晓彤今年30岁,是华中农业大学预防兽医专业硕士毕业生,去年考入武汉动物园,成为亚洲区小熊猫馆的动物饲养员,负责14只小熊猫的饲养、繁育和行为训练工作。“选择30岁时转职业来饲养野生动物,因为既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又能施展自己的专业所学。”
入职后,朱晓彤马上喜欢上了这群萌点满满的小可爱。“小熊猫喜食竹叶,占其食物总量的80%到90%,再搭配少量窝窝头、水果等,就能供应身体所需。因为食物相对固定,所以肠胃问题不多,防止游客投喂是关键。”为此,朱晓彤在小熊猫馆周边张贴了各种警示牌和贴纸,提醒游客不要投喂食物。
最让她高兴的是,去年入职时正好碰上2只小熊猫妈妈诞下了4只幼崽,分别被取名为“热干面”“牛肉粉”“豆皮”和“面窝”,“我见证了四个小家伙从出生到成长,真正让我明白了自己选择这个职业的初心所在——热爱可抵万难。”
武汉动物园动物繁育部负责人介绍,一年来,随着环境不断完善和饲养员队伍不断扩充,武汉动物园共繁育存活动物30余种300余头(只),动物总存栏数达到了150种1400余头(只)。其中育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黑叶猴、麋鹿、丹顶鹤、白冠长尾雉5种37头(只),并有环尾狐猴、白马鸡、豹猫、阿拉伯狒狒等10种新展养动物实现首次繁育成功,全园动物种群结构越来越稳定。
疫病防治
周昕媛:日行2万步 每天要学习 做好全科兽医
周昕媛,25岁,天津农学院毕业,去年入职后成为武汉动物园兽医院疫病防治部的一名兽医。目前,她主要负责儿童互动区、大洋洲区和美洲区27种上百只动物的疾病防治工作。
与猫狗等家养动物不同,野生动物对于疾病的忍耐力特别强,早期难以发觉。因此,周昕媛的重点工作就是对辖区动物进行一天两次的巡诊,判断其健康情况。“一天走下来,微信步数都是2万步以上。”
野生动物大多生活在自然界中,对人类警惕性很高,需要做一定的医疗行为训练,必要条件下进行物理保定或者化学保定(麻醉),才能直接接触。因此,周昕媛大多数时候只能通过“望”“闻”“问”来进行诊断——“望”就是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好不好,通过打招呼来判断它们的反应、看它们的进食过程是否正常;“闻”是闻闻它们的粪便来判断它的消化情况;“问”则是事无巨细地问保育员,动物吃了什么、几点睡几点起床、拉了几次粪便……
除了上班时间正常治疗和巡诊外,周昕媛还要将大量业余时间投入到学习上。“如果说治疗猫狗等宠物是专科医生,那我们就是要精通几十种动物的全科医生,要每天查阅国内外专业文献、请教国内同行,了解不同动物的疫病防治知识。”
武汉动物园疫病防治部负责人介绍,通过发挥青年兽医团队作用,该园已建立对大熊猫、金丝猴、黑猩猩、洪氏环企鹅等14种重点动物巡查和会诊机制,有效提升了治愈率。此外,该园还成立了10个科研小组,围绕动物繁育攻关、健康防治、动物营养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科普宣教
李晓轩:当好校对员和翻译官 让动物科普更准确更有趣
“齐天大圣竟然还没我高!”“原来林黛玉也喜欢养鹦鹉……”当四大名著遇到武汉动物园,会是什么样的奇遇?
9月15日,2024年武汉自然教育“‘趣’爱野生动物——我在动物园学语文”之“四大名著里的动物”主题活动在武汉动物园举办。武汉动物园官方微信随后推送了一条图文,推荐了动物园里的“四大名著”游览线路。
为了确保推文中涉及的动物名称、习性、图片准确,武汉动物园科普宣教部的李晓轩就承担起了校对员的工作。
去年,李晓轩从华中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该部门负责起了各媒体平台及园内科普展牌的动物专业知识审核工作。“这些信息由不同单位的不同人员收集、整理、制作,不少人都没有动物专业知识背景,难免发生错漏。我的工作之一就是像啄木鸟一样把这些问题找出来进行订正。”
此外,李晓轩还参与了武汉动物园《动物通识课》的选题确定、专家邀请和课程设计。这时她又要变成一名翻译官,将专业知识变成老百姓通俗易懂的知识,实现更好地传播。
一年来,武汉动物园举办名家讲座、科普展览、趣味研学等活动140余场;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组建了一支300余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发《动物通识课》《趣爱野生动物》《去武动 趣武动》《动物园里的语文课》等研学课程,深受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喜爱。
运营服务
曾子瑞:打造“智慧动物园” 即将上线实时导览服务
这几天,武汉动物园营运服务部工作人员曾子瑞正与几家全国知名的地图服务企业联系对接,准备打造武汉动物园实时导览系统。
功能上线后,游客通过微信就能打开武汉动物园的手绘地图,查询各大展馆和出入口、洗手间、餐馆的位置,还能看到动物园推荐的不同游览线路。“手机还能实时获取游客所在位置进行导航,就像是高德地图的动物园版。”
曾子瑞26岁,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武汉动物园招收的首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刚一入职,他就要与合作单位一起搭建动物园自己的数据机房和票务系统。“当时我们部门与供应商团队一起搭建机房、部署系统、调试信号,冲刺期几乎是周周无休,一出现问题还要通宵达旦排查故障,提出解决方案,最终确保票务系统准时上线。”
焕新升级后,武汉动物园彻底告别了人工检票的历史。市民游客通过手机就能轻松购票,轻扫二维码就能入园,整个过程丝滑流畅。一年来,武汉动物园接待游客量大幅增长,累计接待游客370余万人次,对比改造前的最高年度游客量(2019年)实现了翻番,全园电子票务系统运行稳定,很好地满足了运营所需。
撰文:邓丽玲 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