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走近与苏轼心照神交的张岱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5日09:16 来源: 湖北日报

□ 赵莹

明史专家吴晗先生曾在文章《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中提及,“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除了少数的例外(如刘宗周之清修刻苦,黄道周之笃学正身),可以用‘骄奢淫逸’四字尽之。”此时,稳定的政局,闲逸的生活,使得晚明文化飞速发展。纵观当时文人的生活轨迹,不难发现,“玩”是当时盛行的生活方式,而张岱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张岱是明清之际的文化奇才,不仅著作等身,还对散文、收藏、天文、历法、经学等深有研究。正因如此,后世的文人名士对其推崇备至,对其所作文字,更是大加赞赏。作者老桥在新著《湖山:张岱与他的美学世界》中,从行旅、美食、戏曲、交友等九个维度,叙述并追忆了张岱的日常生活,并将心中体悟融于其间,积攒成集知识、情节、趣味兼备的智性之书。

众所周知,张岱出身名门望族,自小锦衣玉食。丰厚的物质生活滋养着他广泛的兴趣和才艺,也培育着他敏锐的审美志趣。老桥把张岱的文化素养归因于张家家风的承袭。他认为,“张岱家学渊源,从他的祖父到父亲,再到他这一辈,都是玩出来的生活美学家”。张家三代爱戏,办家班,教新伶,耗费财力大搭戏台、船楼。因此,张岱赏戏,懂戏,创作、谱曲、布景等都不在话下;张岱祖父张汝霖重饮食,曾与朋友合著《饕史》,对不同地域的食物加以注解,使张岱对饮馔拥有广博见闻;张岱三叔张炳芳识茶,善品茗,还与张岱合作,自制兰雪茶名满当地。张岱对茶的爱延续一生,不光遍寻各地好茶,而且把对茶的认识带进人物、故事和环境中,让人读来耳目一新。

张岱钟爱之事极多,列举不尽。老桥选取的部分,恰是最具代表性的。里面有玩到极致的风雅爱好,有懂得生活的艺术追求,更有寄托精神的家族传承。这是张岱美学观念的起始,也是他日后人生抉择的内因。

张岱曾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的择友观很朴实,所结挚友,个性万千,趣味相投即可。比如张岱和闵老子以茶会友,互相试探品茶鉴赏的能力,最终被对方折服,成为莫逆之交。这平淡的茶友会面,蕴含令人心醉的茶道风范;再如张岱常去鲁云谷家做客,赏花品茗,畅谈诗文,共赴美好雅集。这些幽雅的韵事,涌动着对自然造化的柔情,堆叠出异常丰富的语言形式。无怪乎张岱笔下文章精练深情,自有清高拔俗的意味。

不过,真正决定张岱作品性格的,是他个人乃至时代遭逢的剧变。前半生,他鲜衣怒马,纸醉金迷;后半生,他饥寒落魄,形如野人。

清兵入关那年,明朝倾覆,退出了历史舞台。张岱一朝沦为遗民,只能隐居深山,靠残羹冷炙了此残生。没承想,在极端窘迫的日子里,张岱反倒安贫乐道,享受起寂寞清苦的日子。最令人惊叹的是,他不断写书立著,留下《西湖梦寻》《陶庵梦忆》等大作,还用八年时间完成《明史》的写作,终成一代巨匠。书中并未过多描述苦难,而将重点放在张岱的立世之态。张岱的品格,初衷源于对陶渊明风雅的追慕。此后江山易主,在生死是非间又将渊明作为人格支撑,以消心中惆怅。

研读张岱的美学思想后,老桥比对其他文人的相关记述,发现张岱和苏轼的诗文有惊人的相似。两人早已心照神交,精神风骨极为贴近。老桥将其归结为三点:“第一,东坡和张岱都喜欢陶渊明,两人都曾经写过《和陶集》,陶渊明的隐士思想对曾经有过重大磨难的两人来说,影响都很深刻,尽管生活窘迫,依然向往精神的自由与愉悦。第二,东坡与张岱都对生活保持乐观的态度。越是艰难之时,越能体现出其性格的顽强,对时事的豁达,对人事的宽容;第三,东坡与张岱都对所爱之事保持浓厚兴趣和高度专注。”正因这超然物外的心态,钟情自然的情怀、表现真我的文风,他们能在风雨飘摇中,坚守气节,呈现出寓意于物的旨趣,最终在学问、文章等方面达到一个光辉的顶点。

影响张岱的,何止东坡一人,徐渭、袁宏道、王思任等人都是。他们将儒家“志存天下”的意识和道家乐观旷达的志向相融,构成自己的处世之道。他们的生活美学一脉相承,延续至今。

【责任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