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1017公益咖啡厅成“心青年”温馨家园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0日07:3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心青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糕点

“心青年”咖啡师们和社工老师(左二)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峻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在武汉市江岸区高雄路8号,隐匿着一家特别的咖啡厅——1017公益咖啡厅。六位心智障碍的“大孩子”,在这里以咖啡师的身份,通过劳动融入社会,绽放自我价值。

这家咖啡厅的创办者,是爱特特殊儿童教育培训中心创始人胡弘。19年前,胡弘创立了爱特中心,5000多名心智障碍孩子在中心学习,这些“折翼天使”从起初的无法自主生活、拒绝张嘴说话,到后来可以弹钢琴、演讲、唱歌……目前,2000多名残障儿童成功融入幼儿园和普通学校。

然而,当这些孩子步入成年,如何在社会立足成为胡弘心头挥之不去的牵挂。为破解这一难题,2023年11月,胡弘在爱特中心旁开设了1017公益咖啡厅,让心智障碍青年(简称“心青年”)掌握冲泡咖啡、烘焙糕点等技能,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如今,咖啡厅已开业近一年,这里成为了“心青年”们放松身心、提升技能、体验自立快乐的温馨家园。

融入职场之路从1017开始

在高雄社区的深处,如果不是那块酷似318国道指示牌的指引,很难发现低调而温馨的1017公益咖啡厅。9月30日,记者走进咖啡厅,满屋醇香扑面而来。

“你好,请问要点什么?”在店内服务的小辉见来了客人,开心地到吧台拿起点单器,来到众人面前。

“一杯冰拿铁,一杯杨枝甘露……”19岁的小辉虽然说话一顿一顿的,但能清楚准确地把饮品名称报给在吧台工作的小威。收到信息的小威从冰箱取出冰块装进杯子,把牛奶加到八分满,加入萃取咖啡液……经过一番有条不紊的操作,一杯杨枝甘露制作完成。

“一共38元。”在等待饮品制作时,小辉也完成了金额计算。他将点单器上的金额展示给顾客看,同时不忘把收款二维码递给客人。待饮品制成,小辉小心翼翼地端给客人,礼貌地说:“请慢用。”

除了小辉和小威,咖啡厅里还有4名同样努力的“心青年”员工,他们分工制作咖啡或烘焙食品。一名店长和一位社工老师分别陪伴在前台和后厨,她们主要在旁观察,并协助处理一些初期的突发意外,之后会慢慢退出。

胡弘告诉记者,心智障碍者主要包括智力发育迟缓、唐氏综合征、孤独症谱系等人群。对他们来说,要实现就业,首先得学会与他人相处,控制自我情绪。为此,1017咖啡厅开业前期在培训课程中设置了从饮品、烘焙、快餐、礼仪、销售到清洁等多个社交场景,通过实景式学习,改善学员们的社交困难。

“一个端咖啡的动作也需要反复训练,孩子们虽然学得慢一点,但他们很认真。”胡弘说,在就业技能培训方面,先根据每个学员的不同情况,优先培训数项适合的工作岗位内容,然后进行筛选和工作尝试,让学员选择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进行试岗。

用第101杯咖啡赢得认可

在咖啡厅醒目处挂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当班咖啡师的姓名及制作饮料类别,冰拿铁、美式咖啡、挂耳咖啡、杨枝甘露……均价15-20元/杯。记者看到,每一位“心青年”都拥有自己的拿手菜单。小威的名字下面写着三种饮品名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只会做三种饮品。

为保证每一杯饮品的品质,这里制定了十分苛刻的“101”标准,即店内所有饮品,咖啡师们都必须在制作完成100杯后才能以标牌正价进行售卖,否则只收取一半的“学徒价”。

“和大多数行业一样,高品质产品都是在反复制作中磨砺出来的。”胡弘说,1017最终生存的根本,在于咖啡师能否通过自己的手艺俘获顾客的心,而不是靠身份博取同情,“只有这样,‘心青年’的就业路才能走得更久远。”

事实上,对于这里的“心青年”咖啡师来说,餐单上的50余种饮品中的绝大多数很难做到“101标准”,于是他们便在最畅销的几款饮品上下苦功夫,最终做出来的咖啡品质丝毫不输知名品牌咖啡店的产品。

“我们四个朋友点了两杯生椰拿铁和两杯冰美式,无论是从品相还是味道来说,都非常不错。”顾客李青第一次来1017,就被这里的环境和咖啡的品质所吸引。和李青一样,许多顾客在品尝过这里的咖啡后,便成了常客。

为扩大客源,咖啡厅还开通了外卖。同时,爱特学校的老师们也成为这里最稳定的客户群。“喝着他们制作的咖啡,感觉特别香浓、暖心。”爱特的老师郑小红告诉记者,这里的孩子都是在爱特老师们的陪伴下长大的,看到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双手从“心青年”变成自食其力的企业员工,欣慰之余感到非常温暖。

如今,1017咖啡厅每月售出饮品在300杯左右,加上烘焙产品以及个人会员和企业会员消费,每月收入能维持咖啡店的收支平衡。

希望打造成可复制模式

看到货架上糕点不足了,18岁的龙龙立刻去操作间拿来包装好的糕点并贴上标签,动作娴熟,实在很难将他与心智障碍联系在一起。

龙龙的父亲王先生告诉记者,龙龙在爱特中心接受康复治疗及融合教育,14岁后前往培智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学习烘焙、饮品制作等课程,但成年后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我们父母还要工作,就只能把他关在家里。”王先生说,一旦脱离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就会减弱,康复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也是许多有心智障碍孩子的家庭面临的困境。

胡弘深知,像龙龙这样的心智障碍青年渴望融入社会,却因为种种原因而难以实现。因此,她希望将1017咖啡厅打造成一个可复制的模式,为更多的“心青年”提供就业机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胡弘和团队在咖啡厅的运营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他们根据每位学员的特点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让学员们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技能,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正如1017谐音‘邀您一起’所蕴含的意义,希望探索并实践出更适合‘心青年’的就业支持模式,打造职业康复培训基地,以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模式,助力心智障碍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和待人接物本领,走向职场。”胡弘说。

可喜的是,咖啡厅开设近一年来,通过反复练习,一部分学员已能独立完成一杯咖啡或糕点的制作,即便先天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学员,也能通过学习整理后厨、制作糕点,锻炼精细动作和耐心。

“看到我的孩子能认真地做出一杯醇香的咖啡,很为他自豪。”小威的妈妈感慨地说,“孩子们能够勇敢地从这里迈出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离不开爱特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自从来到咖啡厅工作,小威的进步总是让妈妈感到惊讶,“孩子从原来不愿意走出大门,到现在不仅能每天自己从武昌的家里转地铁、骑共享单车来到咖啡厅,还能独立地完成冲泡咖啡和制作甜点,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特别高兴。虽然这些对于普通人再平常不过,但对一个特殊孩子的家庭来说,却是新的希望。”

点滴成长,于“心青年”家庭而言都是珍贵的礼物,也让父母看到了孩子更大的可能性。

截至目前,1017咖啡厅已经接收了6名“心青年”,其中年纪最大的31岁。按照排班表,他们每人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胡弘预计,2025年可再增加6到10名“心青年”就业者。

她的远期目标是将1017打造成可复制模式,指导“心青年”家长,打造出让更多心智障碍青年享有平等尊重的支持性就业环境。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