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一期工程已建成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王柳钦 杜彬 通讯员张晶晶 许洋)10月10日,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兴隆镇华阳河节制闸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二期工程(以下简称鄂北二期工程)襄阳段开工动员大会成功举行,标志着鄂北二期工程全线动工。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湖北省水利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覆盖地区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工程,是全国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以丹江口水库清泉沟隧洞为起点,向鄂北地区沿线襄阳、随州、孝感供水。工程建设分两期,一期工程建设主干线,全长270公里,总投资180亿元,已于2021年1月全线建成通水;二期工程配套建设主干线21个分水口至各受水对象之间的输水线路,线路总长332公里,工程总投资94亿元。
鄂北二期工程是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打通输水线路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鄂北工程综合效益的关键工程。
湖北水发集团在6月实现鄂北二期随州段、孝感段开工复工基础上,9月19日完成襄阳段项目招标,10月10日如期开工。襄阳段建设输水线路总长51.2公里,涉及襄阳市辖区内的10个分水口单元,占鄂北二期分水口数量50%,分水量超60%。鄂北二期工程建成后,沿线将新增受益人口106万人,这也使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惠及群众增至580余万人、耕地500余万亩,彻底改变鄂北“旱包子”地区的缺水历史。
■ 背景
鄂北地区为何缺水
鄂北地区主要是指襄阳、随州、孝感三市北部地区,是湖北省人口、耕地相对集中的区域。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地区,也是十年九旱的“旱包子”。
鄂北地区为何缺水如此严重?湖北省水利厅专家介绍,鄂北是传统“旱包子”,是一个特殊的资源性缺水地区,这一区域在气象上属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在地理上位于长江、淮河的分水岭,在地貌上丘陵岗地连绵起伏。气候、地势与地质条件决定了鄂北地区不仅降雨量相对偏低,过境客水少,而且土壤汇水蓄水能力差,地下水贫乏。
过去,鄂北地区村民都靠水井吃水,如遇连续干旱,有的地方甚至要打到300米才能见水。不仅井越打越深,鄂北许多地方还存在“守着水库没水用”的情况。
资料显示,1949年到1989年间,鄂北地区平均每4年发生1次严重干旱或者特大干旱;1990年到2009年的20年间,平均每两年发生1次;2009年到2013年,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五连旱”,干旱严重影响湖北省粮食安全。
为解决鄂北干旱缺水问题,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就提出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构想,2013年8月26日,鄂北工程项目规划获水利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2015年10月22日,鄂北工程一期全面开工,于2021年1月全线建成通水。
如今,随着鄂北一期工程投用、鄂北二期工程正扎实推进,供水范围将进一步扩展,湖北水资源配置将更加优化合理,鄂北“掘地”百米找清泉终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