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丹东10月15日电 (记者任英花)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是抗美援朝出征地之一,1950年,毛岸英正是从这里跨过鸭绿江,留下了他在祖国的最后足迹。
为了缅怀英烈、教育后人,2003年,宽甸满族自治县委县政府携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老人在河口村选址奠基,创办了毛岸英学校。毛岸英生前战友赵南起上将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学生们展示军体拳。人民网记者 任英花摄
10月12日,“道中华·丹东行”报道团队来到毛岸英学校。记者走到操场时看到,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们身穿迷彩服,在教官的带领下正在练习军体拳。“这是我们的军事体育课。今天我们跟新疆建设兵团165中学进行在线互动。”毛岸英学校校长谭家华说。
毛岸英学校和新疆建设兵团165中学进行在线互动。人民网记者 任英花摄
据了解,该校与新疆建设兵团165中学共建国防教育,将毛岸英学校“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与新疆建设兵团165中学“戍边文化”相融相通。并且通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大思政课,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
“学校里每个班级都以一位英雄名字命名,学习英雄故事也是每名学生的必修课。”谭家华介绍,这里的每个孩子都能讲出英雄故事。孩子们通过自身讲述英雄故事,把英雄精神铭记心里。
学校内毛岸英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每年前来参观和学习的群众达40万人次。面向全国各族人民,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力,使爱国主义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学校以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成为红色教育典范。目前,学校是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这所以英雄命名的边境学校注定要肩负起更多的使命。毛岸英学校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讲好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培养新时代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