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崔逾瑜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10月23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第二十五届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简称“全国肥料双交会”)开幕,来自全国的260余家肥料企业携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以及由好肥、好水生产的好产品,齐聚一堂,共话“肥事”。
一年一度的全国肥料双交会是肥料科研、生产、经销、推广、使用等相关主体参与的行业盛会。本届大会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主办,以“肥水赋能 助力产能提升”为主题,聚焦肥料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农机农艺融合、企业技术进步和行业创新发展,集中展示我国肥料新产品、生产新工艺、施用新机具,开展信息交流、主题报告、论坛培训、企业路演、直播访谈等活动,精彩纷呈。
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杜森作专题报告时指出,“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和肥对粮食安全起着基础支撑作用。2023年,全国化肥用量5021万吨(折纯),比2015年减少1000万吨,减幅16.6%,连续8年负增长。高效节水灌溉4.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2014年的402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不足350立方米,降幅12.9%。今年,我国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进一步开展科学施肥增效、绿色种养循环试点、旱区节水增粮、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肥水标准化等五大行动,助力提单产、增绿色。
“湖广熟、天下足”,湖北是农业大省。近年来,湖北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之路,粮食产量连续11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8年位居全国第一,油菜籽、茶叶、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6位,是国内重要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探索实施的稻渔综合种养、一种双收、一菜多用等绿色高效模式,实现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机统一;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全省化肥施用量实现“十一连减”,化肥利用率提高至2022年的4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本届全国肥料双交会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举办一场科技的盛宴、行业的盛宴、思想的盛宴。主要呈现下面几大亮点。
亮点一:展会主题更聚焦
本届全国肥料双交会围绕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省级土肥(耕肥)站长会、主题报告会、节水增粮专题报告会、新型肥料发展专题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交流肥料与节水技术推广的思路对策,进一步明晰肥水在粮食产能提升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创新的机制路径、集成的技术模式,进一步聚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发挥好肥水行业体系龙头作用,汇聚全国科研院校等科研力量,激发肥水企业活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亮点二:展会定位更凸显
围绕企业需求,紧盯肥料产业发展前沿,立体化呈现肥料产业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战略定位,开幕式设置行业政策解读、供需形势分析等内容,针对业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凸显展会的权威性和公益性,引领肥料产业发展方向,彰显行业发展风向标作用,为新时代肥水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亮点三:供需平台再升级
紧扣大会主题,突出政策性、方向性和引领性,激发行业凝聚力和向心力,设置规模企业综合展区、肥料原料与大宗产品展区、新型肥料展区、农机装备展区、区域肥水发展展区等五大展区。扩大参会主体,邀请农资经销商、新型经营主体、科技示范户、高素质农民等主体参会参展,全方位服务土肥水供给侧和需求侧,搭建供需双方交流对接的平台。
亮点四:集成创新成果更突出
大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加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集成推广”要求,汇聚行业发展成果,紧扣农技推广职能职责,集中展示我国肥料新产品、生产新工艺、施用新机具,科学施肥、节水灌溉、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以及由好肥、好水生产的好产品,打通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通全产业链,助推技术集成创新,助力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亮点五:展会宣传更有力
通过“肥料双交会”微信小程序、“全国农技推广”公众号平台等,衔接展前、展中、展后的网络宣传工作全过程;设置展位直播服务,全方位展示企业风采和展会盛况;创新五大路演方式,采用产品演示、舞台表演、视频连线、互动问答等新型方式,实时联播并现场公布遴选结果;多家中央级、省级媒体和行业媒体聚焦会场内外,增强参与各方获得感,大会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