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团队获金奖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汪云凤
训练300多个日夜,编写代码近3万条……日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4位同学,在两位老师带领下,一举捧回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金奖。
11月1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获悉,获得荣誉的是该校智能制造学院学生向秋林、易志成、郑森森、彭杰4位同学。他们参与的是大赛中“工业网络智能控制与维护”赛项,同学们笑着说,他们能夺得金奖,除了团结努力外,还要感谢指导老师的一句玩笑话,给他们带来灵感。
一句玩笑带来灵感
今年4月,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教师组和学生组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国赛”)选拔中斩获两个“第一名”,获得代表湖北省去参加“国赛”的资格。9月传来消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式升级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世赛”),规则也有改变。
参赛师生还来不及高兴,就蒙了。参赛文件显示,新赛制发生了巨大改变。指导老师王文韬说,原来的国赛比赛是专家组出题,6个小时内完成多少就能拿多少分。而升级成“世赛”后,要求自己设计项目、自带参赛设备,在比赛的时候还要边操作边展示,比赛时间也缩短至1小时。
另一名指导老师刘魏晋说:“说实话,当时有点措手不及。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去准备。”
“真正的难点在于,一切自主权在自己手里,项目设计不能太简单,这样跟别人相比就没有竞争力,但也不能太复杂,否则在实操中无法落地,同时还要具备创新点和推广应用价值。”两名老师认为,从单纯的比拼技能到自主设计一个具备创新性和可落地的项目,难度增加,也更考验师生对于行业企业新技术的了解程度。
为了设计参赛项目,10月份,刘魏晋和王文韬带着4位同学,连接走访了6家企业,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模式和在实际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次走访企业生产线的时候,学生郑森森突然问:“如果设备突然故障甚至发生危险,而其他操作员又相隔较远,怎么才能让生产线紧急停机?”
“我喊它停,它就停!”刘魏晋半开玩笑地答道。这句话脱口而出后,刘魏晋突然有了灵感,意识到“5G+AI语音识别”应该能解决郑森森刚才的担忧,这就可以成为团队参赛项目设计的方向。
让“小精灵”控制设备
随后,师生在调研中发现,企业中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隐患和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例如:机器伤人、安全措施有限、人机协同效率低、部分设备老旧等问题。于是团队根据现实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设计了一套“视听智控精灵”智能控制系统。
“它就像一个小精灵,接收到我们的语音指令后,可以迅速控制设备。”参赛队员向秋林说,这个“小精灵”可以扮演多重角色,是安全监督员、生产助手,也是运行维护管理员和故障诊断专家,而这些都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来实现。
“它就好比一个人,我对它说,请你递给我一把扳手,它会理解我的要求,把扳手递给我,还会看看扳手是否精准地递到了我的手里。”刘魏晋介绍,这套系统通过麦克风接收语音,通过5G传到外网进行语音语义解析,在理解指令后,通过一套工业网络去控制生产设备完成动作。不仅如此,动作完成后还会对结果进行反馈。
项目设计完成后,团队找到企业工程师反复论证可行性,企业对该项目认可度很高,认为它“应用的价值很大,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团队给这个“小精灵”设计了一个卡通形象,但在他们的电脑里显示的其实就是一堆代码。为了让大众能够接受,团队还特意做了一个比较好看的前端界面用于展示。
比赛现场临危不乱
比赛当天,参赛的4名同学分工明确,1人扮演项目经理,负责技术协调等讲解和操作,其他3人分别扮演智能硬件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和网络维护工程师,分别负责智能语音语意识别、生产自动化控制和工业网络维护三个方面的讲解和操作。
“我们几乎把比赛时间用到了最后一秒,主持人宣布时间到的时候,我们正好完成实训室6S整理和整顿。”向秋林说,因为上午赛事延迟,等到他们上场时已经是晚上,比赛节奏非常紧凑,几乎没有准备时间。
在语音控制展示环节,系统出现了小Bug,参赛队员郑森森对“小精灵”说:“请帮我播报一下现场情况。”结果系统将“况”识别成了“矿”。
来不及纠结,郑森森灵机一动,对评委说:“我们的‘小精灵’现在有点累了,让它休息一下。”稍后,根据语音指令,“小精灵”精准识别并控制设备完成了相应动作。队友们都长舒一口气。
最终,他们的项目“视听智控精灵——5G+AI助力自动化生产线智慧化转型升级”获得“世赛”金奖。
“其实,想要获奖好点子很重要,平时积累的技能水平更重要。”刘魏晋老师介绍,学生团队为了技能大赛,前后准备了300多天,共编写及调试代码近3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