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工业发展与可持续城市建设——创新和包容的协同战略”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商务部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主办,聚焦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邀请各界嘉宾探讨全球合作背景下各国实现可持续工业发展的创新实践,以及如何建设生态友好的智慧型、包容性城市。
“工业发展与可持续城市建设是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重点课题和共同挑战。”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副司长赵春峰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不断涌现,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下一步,商务部愿牵头中方各部门,继续加强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全面合作,进一步帮助全球南方国家提高工业化、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实现可持续、创新、包容的发展。”
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伴相随、相互促进,促进产业和城市协调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产城融合有利于推进生产消费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优化资源统筹配置,是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时代,产城融合有新的姿态和趋势,正在向更高水平、更多业态和更广阔的地域延伸并赋能。
城镇化和工业化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得基础设施承压,加剧不平等现象,还造成环境破坏。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迪玛·阿尔哈提卜表示,截至2023年,全世界有超过55%的人口生活在城镇,到2050年该比例预计将达到68%,在城市扩张的同时,应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包容性以及抵抗风险的韧性。阿尔哈提卜提到,中国的“海绵城市”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创新举措,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能够长期应对雨水带来的环境变化,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嘉宾讨论环节,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企业和学界的嘉宾分别从绿色金融政策、绿色产业技术、可持续工业园区规划等角度,向到场嘉宾和听众分享经验与见解,并提出关于未来发展举措的新思考。
以产城融合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跨国合作至关重要。卢旺达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特命全权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表示,非洲拥有大量自然资源,但需要技术支持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工业化,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南南合作不是单方面的发展援助,而是平等的合作,合作双方都应有自己的投资和发展目标,适应不同国家的法律政策体系,并运用新技术手段降低成本。“中国是南南合作的典范。”基莫尼奥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促成的中非合作项目成效显著,中国通过资助对非投资项目帮助非洲实现可持续的工业化和绿色发展,为当地民众带来长远福祉。
会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了《2024年工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当前世界面临多重风险,工业发展是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而可持续的现代工业政策能为之提供解决方案,化挑战为机遇。报告还从区域视角深入分析了全球工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及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动向,为世界各国工业领域的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权威信息和决策依据。 (经济日报记者 韦佳玥)